Saturday, March 20, 2010

从美女平民成长为总理身边的翻译--刻苦历程

特约济南晚报记者20日专稿,中国两会闭幕后,温家宝在总理记者会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迷倒不少记者。因为在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坐在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也受到众人追捧,走红网络,其微博点击排名甚至超过刘翔。

好多人不知道,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是个地地道道的济南姑娘。媒体记者联系到张璐的家人以及昔日同学和老师,一起回顾了这个“最火女翻译”的成长路。

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她不仅有着端庄典雅的外貌,而且天资聪慧,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普遍赞赏她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2009年2月,温家宝访问英国会见首相布朗时,张璐担任现场翻译。2010年3月7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现场翻译。2010年3月14日,总理记者会上,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进行翻译,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张璐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张璐昔日同学李志刚时,他自豪地说。
李志刚说,他和张璐从小就认识,两个人1984年起在解一小上小学。在李志刚的印象里,张璐很开朗,也很刻苦,一直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肩上挂着“三道杠”,同时还是班长。

以前,张璐家就住在市中心医院的家属院里。因为彼此住得近,李志刚和一些小伙伴经常去找张璐一起写作业。张璐学习成绩特别好,她就成了大家的“小老师”,负责给大家解答问题。“我还记得,以前我们曾一起趴在中心医院的石桌上写作业呢。”李志刚说。

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日本,张璐小时候就有不少从日本带回来的洋娃娃、文具等,这让周围的小朋友很羡慕。可张璐从来不会为此而骄傲,会邀请大家一起到她家里玩。

在记者发布会上,张璐的亮相让不少人都惊呼“美女翻译”。其实,从小时候起,秀气的张璐在班上一直算得上是“班花”。在李志刚的记忆里,小学时张璐就显得“很洋气”,梳着齐刘海的娃娃头,看上去非常乖。

1990年,张璐顺利升入甸柳二中(现在的燕山中学),成为四级(1990级)二班的学生。在初中,李志刚和张璐还在一个学校,不过没分到同一个班里。

张璐在初中依旧学习优秀,但不是那种呆板的“死读书”的孩子。焦勋和是张璐的初中班主任,他告诉记者,张璐在初中时不仅是班长,还兼着英语课代表。

高挑秀丽的张璐给焦勋和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别有灵气,不仅学习好,组织和活动能力也很强,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因为张璐唱歌不错,在学校的大型活动里,她还担任过领唱。

初中毕业时,因为张璐学习成绩优异且综合素质高,她成为全校唯一被保送到省实验中学的学生。

回忆起和张璐认识的情景,她的高中同学李女士觉得张璐特别有气质,还很随和。俩人第一次见面时,张璐主动和李女士说话,后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在高中,因为个子已达到1.7米,高挑的张璐座位被安排到班上的后几排。同班同学刘刚两三年前就在电视上看到过张璐,他感觉这些年张璐的形象没有太大变化,一直都很有涵养和气质。因为张璐长得比较秀气,当时还被同学们私下里评为“班花”。

在同学眼里,张璐不仅是美女,还是一个才女。当时,张璐就已在外语学习方面展现出天赋。她的英语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上英语课时,张璐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平时,张璐也喜欢看英语报纸和杂志来加强外语阅读。

“张璐性格很好,经常参加校内的活动,但一旦坐下来学习,她绝对是最刻苦专注的人。”刘刚说。

高二分班后,张璐被分到文科班。省实验中学的杨育红老师是张璐当年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张璐在高中时几乎每个学期都是标兵,稳重秀气。当时在班上,张璐还担任着团支书。尽管是个女孩子,但她很让同学们信服,包括男生们也愿意“听”她的。

1996年,张璐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录取,2000年毕业后因兴趣改行做了高级翻译。

在今年总理记者会现场,张璐流利的翻译尤其是对古诗词翻译的把握得到一致好评。张璐和高中同学李女士在工作后一直有联系,俩人也曾多次交流工作。

李女士说,张璐曾告诉她做翻译需要不停学习,尤其是即时翻译更有较大压力。有时,张璐在单位走廊中走着,就会被领导叫到办公室,随机问当下国内外最热门的英语词汇和俚语。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张璐工作后更是不敢懈怠,每天都要不断学习,积累各种外语词汇。

因为工作比较忙,张璐回济南和老师、同学相聚的时间减少了。但说起张璐的优秀,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一致认为:张璐当之无愧,因为她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现在,张璐的爸爸妈妈依旧在济南生活。张璐的妈妈孙女士曾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爸爸曾在铁路部门工作,现在都已经退休。张璐是家中的独生女。对于女儿日前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孙女士表示有些意外。

记者电话联系到她时,她首先对记者的关注礼貌地表示感谢,但不愿多聊女儿的事情。孙女士告诉记者,张璐其实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张璐平时就很低调,从来不愿多谈太多自己的事情,孙女士很尊重女儿的意见。就如同女儿喜欢外语,她一直都很尊重女儿的选择,从来不会干涉女儿的兴趣

四川白庙乡公业务费“全裸”惊动国务院

特约成都日报记者20日专稿,“你注意点,你已经被网络炒起来了。”3月15日早上朋友打来电话。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会不会出事,他说从那一刻起心里就一直没底。“不管怎么样,公示必将继续,现在是预算内,将来预算外、项目资金、政府其他收入也会一并公示。”他说。这个男人叫张映上,2007年9月调任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党委书记。

白庙是巴中市的贫困乡。就是他策动了所谓的“全裸第一乡镇”,将今年1月份、2月份的白庙乡的公业务费在网络上公开出去。本报记者在白庙乡开始了历时几天的彻底调查。狡黠之处:只在网上公布白庙乡财政所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公示了公业务费,但其总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都无公开。这是关键。

白庙乡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北边缘。距巴中市城区50公里。通乡政府的道路只有一条,一边是山体,一边是山谷的道路,车辆时速一般不会超过70公里/时,车体一过,路上泛起的是粉尘和碎石,山上层层油菜花梯田层层可见——“这条路这样已经6年多了。”司机说。抵达白庙乡政府办公室,一个硕大的展板横于门前,零零星星的行人穿过,似乎并不知道这里公开了自己乡镇的公业务费;街上多是老人和小孩。“什么公开了?我们都不知道啊。”看到记者后围观上来的几个村民说。沿路上走,村民大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与网络热议相比,村民反应冷淡。白庙乡公开公业务费,最先于3月12日在网络上被发现。而记者抵达的16日上午,政府公示栏上并无公业务费公示明细。为什么不先公布在乡里,而是在网上?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映上坦言,担心乡里老百姓说闲话有意见,一般招待费超过500块,百姓就会骂人。

白庙东临通江县,西接梓桐庙乡,北面是南江县,南抵关渡和清江镇的中兴。面积53.7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1个居委会,63个村民小组。白庙乡几乎全部政府支出要靠财政转移支付, 2009年预算执行账目中,转移支付收入占总收入的85%左右。记者在白庙乡所见,当地能上网之处所寥寥。查阅白庙乡政府网站的公示,此次白庙乡公示的财政收支包括该乡2009年财政决算、2010财政预算公开、2010年政府机关公业务费开支公示、2010民政兑现公示三个大项。“三大项的财务公示,整个巴州区的按照市级要求都是这样做,白庙乡的突破在于把政府机关的公业务费公开的分类较细。”

3月17日,巴州区区委书记廖伦志跟记者说。其中,1月份白庙乡公业务费开支公示表格显示,乡政府支出公业务费44笔,共8240.5元,其中最大的一笔开支,是1月24日招待“财务预算公开民主议事会观摩来客”,请客三桌,花费1269元,最小的一笔开支为“购买信纸”,花费1.5元。

统计发现,1月份招待费用5425元,占总开支的65%以上——张的解释是,1月临近春节,政府活动较多。据了解,如此详细的公开,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依托白庙乡制定的两个表格——公业务费开支统计表和资金运行流程表。前者为网站公示的表格,后者表格的架构主要是按照所公示资金的走向流程来设计——申请,经办,申报,上网最后是资金结算。“现在修订在于把经办人加上了业主(公业务费消费对象)审核一栏。”张说,“目的在于规避资金流转过程中做假账空间,此前的表格只能实现事后监督。”但是白庙乡政府预算并非“全裸”。白庙乡财政所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公示了公业务费,但其总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都无公开。这是关键。

“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乡公路的集资款,为什么没公开呢。”记者采访的多名村民说。部长退还了400多块饭钱3月16日开始,疲惫的张映上,间或就用电脑听听歌,他说他最近翻看的一本书是《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公示才几天,张已经感到了部分干部带来的压力。据白庙乡政府一名村干部透露,几个晚上白庙乡开日常乡工作会议,张映上还是坦言自己现在心虚得很,“也要求我们统一思想把公开之势做到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巴中区临区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为何公开之事时,张的脸涨得通红。

根据《四川省巴州区白庙乡政府机关2010年1月公业务费开支公示栏(一)》,为接待“区级部门来乡考核司法工作”,白庙乡在餐馆公业务费开支390元。临区司法部门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问的就是这笔390块钱的招待费用公开的事。而公业务费公示之后,有的招待对象则退还了招待费。同样是在1月份发生的一笔450元的招待费,根据公示,招待对象为“区级领导率队来乡年终慰问特困人员”。这笔费用经白庙乡网上公示之后,该区级领导——巴中区的一名部长退还了450元费用。 “你不要有压力,大不了你就不做乡书记嘛。”在记者的见证下,部长拍着张的肩膀说。

3月16日那天,张映上几乎一天都在接受采访,也不断在解释自己公示一些细节做得不完善,其中包含上述的400多块钱。站在白庙乡的公示栏前,张不断给该区级领导撇清:为省事,他把自己乡的工作餐和杨的招待费并到了一起。“白庙乡的做法,巴州区区委会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区所辖乡镇层面推开,而在区这一层面我们也会考虑其可行性。”3月17日,巴州区委书记廖伦志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关心白庙乡做法的干部,纷纷转告张映上。不过,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与会干部表示,目前往全区这个层面推的话,阻力和难度会非常得大,如果这样做,有些干部就做不下去了。

“公开合法,但不合国情。”上述干部说,“我请领导吃个饭,你把钱晒出来,领导下次还会去吗?层层不都是这样。”记者获悉,其实在3月15日下午白庙乡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的惊慌心情才有缓解——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致电张:“有困难阻力没有,有就尽管跟我提。”3月16日开始,疲惫的张映上,间或就用电脑听听歌,他说他最近翻看的一本书是《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国务院给四川省打电话3月17日,记者从巴州区宣传部获悉,目前国务院已经打电话给四川省政府,要求巴州区政府办公室就白庙乡公业务费公开之事写一个专报上去。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5年,巴中市新任书记李仲彬就提出打造“阳光政府”,以实现政府人财物三权的公开透明;市级大环境的开始转变,张那时也就有了公开政府机关办公经费的念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得有可以操作的载体。”时机条件的到来,张说那是在1月24日,在白庙乡组织召开的2010年财政预算公开及民主议事会。据张回忆,那天各界代表就有62人,分别来自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村(居)委会代表、乡人大代表、乡党代表、退休老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代表等;巴中市人大财经委主任何大文、巴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见铭等前来旁听。当天一天的激烈的讨论,张说,“第一次体会到基层民主的力量——不怕村里家族的势力影响,投票的结果居然让百姓各方面满意,也无异议。”地点选在白庙乡,原因在于白庙是四川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和巴中市委党校的教学联系点。而张目前也是市级党校的学员,攻读公共管理研究生专业。“张映上思想比较活跃,课堂上喜欢争论某些东西。” 王国旗说,王是前任巴中市委副秘书长,也是巴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还有一个身份是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据了解,这次实验,白庙乡甚至在会上准备了《四川省巴州区白庙乡财政预算公众参与试行办法》,“说明白庙乡开始就认识到了财政预算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表明其一开始就着眼于制度化努力的尝试。”王说。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实验本想放在一个区职能部门,可无任何人愿意冒险;当然在白庙乡实现的一个便利在于该乡财政构成比较简单——主要是上级的转移支付。张映上向记者表示:“4月份,我们会把公业务费公开在人代会上讨论,固定下来;我们也在探索能不能扩大公开范围,预算外的、政府其他收入以及基金收入也一并详细公开。”白庙乡的做法到底能不能推广?王国旗表示,中西部做起来要容易一些。

“简单地说,白庙乡一个工厂都没有,更不说基金收入了。”王说,“但是与上面各级政府比较,在基层下大力气推动还是有希望在较大区域内实现的,白庙乡公开举动最有意义在于能不能普遍推广。”“从自发实验到实地实践,市级也很高兴看到公业务费公开这一破冰之举,我们希望公开最终会走到市级层面,公业务费公开核心在于减少了官员腐败的实现途径和方式,而这也巩固执政的合法性。”一位接近巴中市委决策层的人士表示。3月17日,记者从巴州区宣传部获悉,目前国务院已经打电话给四川省政府,要求巴州区政府办公室就白庙乡公业务费公开之事写一个专报上去。

“救猫英雄”调查:借猫炒作自己敛财的好手

特约新民晚报记者20日专稿,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3825号名为“好爱广场”,是个新建的商业小区,满布酒吧、餐厅、棋牌室。在这一片商业气氛中108、110号两间显得非常突兀。去年6月,这里住进来三百只猫,以及一老一少两位养猫人。

  这些猫成为小区里的一景,它们有时排着队在外面散步,有时跳上隔壁家里的饭桌。猫的数量越来越多,主人甚至要雇几个工人帮忙照顾。不久,邻居们又发现这里似乎是出了什么事情——门口出现了保安模样的人,警惕地注视着来访者。

  邻居们好奇:这是一家什么人?他们养猫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他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位年轻的女邻居,才知道她就是多姿融——上海著名的“猫妈妈”。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她最近刚刚引发了“猫友”圈内的一场地震……

事情起于去年7月6日晚。上海的媒体记者、各宠物网站以及“猫友”们,在这天接到了一个来自多姿融的消息:这位“猫妈妈”截了一车运往广东餐馆的流浪猫,数量多达840只。有迹象显示,此次“截猫”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行动。

  一位采访过多姿融的记者称,早在事前一两个月,多姿融就曾在电话中告诉他要“截猫”,并告知具体地点。

  而在9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姿融当场邀请记者再次“截猫”,言之凿凿,似乎那些猫和猫贩子正在那里等着。

  和全国的许多城市一样,流浪猫在上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几乎每个小区都充斥着这些可怜的小动物。其中不少是被主人遗弃的。
  数量极多的猫引来了职业的捕猫人和贩猫者,最终竟形成了一条猫的“产业链”。这些人成为了猫友圈的“公敌”。猫友是一个奇特的圈子,他们多为城市白领,因为对猫的同情而走到一起,并经常开展一些以救助猫为主题的活动。在他们的推动下,近年有两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一件是前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另一起则是去年初的“踩猫”事件。在猫友们的努力下,两起事件的当事人都被查出,并且付出了代价。

  7月6日晚上,上百名“猫友”连夜赶往现场声援多姿融,行动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才结束。现场的情景的确触目惊心:一辆挂有“粤”车牌的卡车停在广场上,密闭的车箱里载有840只猫,它们被分装在42个竹笼中,很多身上伤痕累累,有的已经奄奄一息。目睹此景,志愿者们情绪激动,差一点儿就把贩猫者痛打一顿。

  后来,志愿者们将这起风波命名为“77840事件”(意为7月7日,840只猫),并义不容辞地担当了拯救者的角色。
   一位猫友说,他们拯救的并不仅仅是那些苦难中的猫,还有背后的那日渐堕落的人性。  拯救人性,或许只有上升到这一高度,才不致让外界为他们的举动以及后来发生的各种故事而费解。迄今为止,围绕着这一批猫,已经耗费了数十个报纸版面,至少十万元的医疗费,以及无数猫友的眼泪和怒火。

  在上海,养猫“专业户”其实有很多位。出于爱心和孤独感,他们收养了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的流浪猫。养猫人大都年事已高,很多人是单身,有着固定的收入和充足的时间。

  由于容易招惹是非(特别是邻居们的反感),养猫人通常处事低调。事实上,除了偶尔向熟悉的朋友求助,他们并不关注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与猫在一起似乎要比与人相处快乐得多。

  多姿融显然并非如此,她一度乐于面对媒体,并与多位采访过她的记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刚刚兴起的动物救助圈内,多姿融则一直以行为古怪闻名,她对流浪猫的热爱已经超出了普通的界限,比如她一直不惜成本地给猫喂烤鸭和虾;此外,她并不欢迎外界领养;对于出于同情和敬仰而前来帮忙的志愿者,她也从未体现出应有的感恩,似乎这些都是对方应该做的。  但是,无可否认,没有人比得上她在猫身上的付出: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忍耐力,跟这些猫吃住在一起,甚至会给一只濒死的猫做人工呼吸;贩猫行为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但只有她一人做出了截猫之举。

  她在救助圈内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许多上了年纪的“猫友”更是视她为偶像,甘做她的“粉丝”。

  关于多姿融养猫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按其本人的说法,养猫始于1998年,当时她跟男友在北京做生意失败,返回上海,无意中发现一只被打伤的猫,动了恻隐之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而在此之前,她从未养过猫,也并不喜欢这种动物。

  不过多姿融真正出名却是最近两三年的事。她成为上海最为知名的“猫妈妈”,一位国内动物福利事业的代表性人物。确切地讲,这名声来自于一场场邻里纠纷。2004年下半年,上海各大宠物网站的版主们接到源于多姿融的消息,称她因为在上海郊区农村养猫,触怒了邻居,导致上百只猫被打死,婆婆霍谱仰的眼睛甚至被打瞎。

2005年初,在“猫友”们的努力下,“显现人性光辉”的多姿融入选了上一年的“上海十大真情故事”。选票高居榜首。相关评论认为,多姿融的故事引起的巨大反响,不单单是一个动物福利问题,它间接反映的是人们自我情感的需要。

  媒体掀起了一轮报道的高潮,多姿融以受害者和爱猫人的双重角色,做客央视等多家电视台。在这一轮报道中,她充满光环的履历也被披露了出来:内蒙古达斡尔族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热爱舞蹈,担任过北京达斡尔族联谊会会长(抑或副会长);为了养猫,她与男友花费了数百万元,甚至卖掉了房子。
  与邻居的那场风波中,多姿融曾多次对媒体表示将要离开上海。此外,她还曾多次说要建一座“猫山”,以安置那些无容身之地的可怜猫咪们。这个被很多猫友认为不切实际的愿望,也刊登在了当地报纸上。
  然而多姿融并没有离开上海,她和她的“婆婆”,带着她们的猫,走了一条与其声明完全悖逆的道路——从农村搬到了好爱广场,一个被公认为不适合养猫的商业区,每月房租高达6000元。
  更让人们惊讶不已的是,一年之后,她又制造了一条更为轰动的新闻。
  随着840只猫被多姿融截下,一场规模空前的“救猫”运动拉开了帷幕。
  一位李姓阿姨慷慨出资5000元,将这批猫买下,寄养至多姿融处(事后证实,她的义举引出了更多的麻烦);大量猫友充当了志愿者,义务前去帮忙;包括佛教团体在内的各界人士开始捐款捐物。

  上海各大宠物网站成立了“77840上海猫友联盟”,北京一家著名宠物网站的站长也闻讯而来,并被大家推为“老大”。这位老大将“77840事件”看作一个宣传契机,他曾提议,以该网站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没有召开,但记者们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进来,按照上海一位报道过此事的记者的说法,“在这个缺少可报道的新闻的年代,猫一直是媒体追逐的一大热点。”7月8日,一篇题为《爱心大营救——860只猫幸免上餐桌》的报道上了上海一家报纸的头版。

  就在人们向840只猫大献爱心之际,形势却急转直下,焦点很快转移到了多姿融本人身上。

  猫友们凭常识知道,多姿融一人显然无法应对这么多情况危急的猫。猫必须尽快转移,否则可能导致传染病流行。

  事实上,接下来的几天里,寄养在多姿融家的猫开始大量死亡。广场的清洁工们不断在花坛、垃圾箱内发现猫的尸体。有宠物医院医生证实,从多姿融家转出的猫已经发现感染了猫瘟。

  但多姿融显然并不情愿将猫转移出去,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猫。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7月26日,在家中已经猫满为患的情况下,多姿融竟然再次截下了一车猫,数量为480只。这批猫如何截获一直颇为神秘,曾有记者想采访提供线索的神秘人士,结果被多姿融拒绝。

  事实上,7月6日晚上,在猫友们与猫贩子进行“谈判”间隙,多姿融已经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举动。一位网名为“老狼”的猫友试图放掉一只被笼子夹住的猫时,竟被多姿融当众打了一个耳光。
   “老狼”是上海动物救助圈内的资深人士。2005年“真情故事”网上评选中,为了将多姿融树立为圈内的“一面旗帜”,老狼曾经和许多猫友一样通宵为其刷屏投票。
  种种难以理解之处,让猫友对多姿融的截猫动机产生了强烈质疑。而此前,他们对这位猫妈妈的非议不过是“养猫不够科学”而已。“77840事件”发生后,按照圈内惯例,几家参与救助的网站都及时公布了各自的银行卡账号,以便于外界捐助救猫。很快,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仅几家网站所公布的募集金额,就已经超过二十万元。

  多姿融直接得到的捐助额则一直是个谜。猫友们相信,作为此事的主角和圈内外的名人,多姿融处的募捐所得不会比任何一家网站少。事实上,在关于此事的追踪报道中,上海某报还专门刊登了多姿融提供的一个银行卡账号。
  多位前来帮忙的猫友证实,有很多热心人带来了成沓的现金和大量的物品,并有猫友撞见多姿融的“婆婆”在楼上数钱。“老狼”断言:多姿融“醉翁之意不在猫”。

“猫妈妈”起底  随着疑点的增多,曾屡有惊人之举的猫友们,对多姿融的身世展开了调查。在当年轰动一时的“踩猫”事件中,猫友们仅凭视频的背景信息,竟然查到了肇事者姓名、单位甚至电话。
  调查的结果让猫友们自己也大吃一惊。一名被称作“王姐”的猫友凭借警方的关系查到,多姿融竟是一个假名,其真名叫“张绪芳”,“王姐”甚至还与多姿融父亲通了电话,按她的说法,此前媒体对多姿融的报道完全不属实。比如她的家乡并非内蒙古锡林郭勒,而是黑龙江密山市。她也并不是什么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只是在黑龙江一所中医院校读过书。
  按知情人士的说法,“猫妈妈”早年经历离奇。据说在18岁的时候,她身上忽然产生了一项“辟谷”的特异功能,可以多日不吃饭而于身体无损,并为此引起了一位气功师的注意。  1990年代初,“张绪芳”赴黑龙江中医学院参加自考培训,但学业未成即赴北京投靠弟妹。因为“辟谷”功能,她曾结交了军界和演艺界的诸多名流,甚至还被作为某科研部门的长期研究对象。
  正是在北京,多姿融与当时炒期货的刘军洛结识。刘曾借钱给多姿融的家人做生意,但后来生变,多姿融从此与家人绝交,追随刘军洛返回上海。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多姿融承认,她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这位“猫妈妈”仍然坚称,多姿融是她的真名,她的老家是“内蒙古锡林郭勒,霍林河边”。
  以上离奇经历,极少见多姿融对外提及,她的“特异功能”和练气功的经历,外界更是无人知晓。
  同样让猫友们惊讶不已的是,他们查到的另一个信息显示,多姿融的男朋友、一直靠炒期货维持多姿融养猫费用的刘军洛,曾因一项极不光彩的罪名入狱多年。

  令人称奇的还有,多姿融的婆婆“霍谱仰”也是一个“化名”,这位消瘦而慈祥的老人真名为霍惠英,是一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

  这是颇为奇怪的一家人。资料显示,刘军洛与多姿融已相识十多年,刘在博客中对多姿融亦以“夫人”相称,可是他们事实上并没有结婚。如文前所述,霍婆婆并不将“多姿融”当成自己的儿媳,而是称之为“女儿”。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霍二人改名一事是在2000年左右,不仅二人如此,连刘军洛也一度改名为“刘九云”,但后来并没常用。改名的原因,是想以此“改变命运”,“现在看来,她们的命没有变好。”

  7月17日,力图揭开真相的猫友们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他们借来一台摄像机,冒充记者到多姿融家采访。对方果然中计,面对镜头的多姿融抱起一只浑身涂满紫药水的病猫亲吻不已,同时却对房间里已经僵死的三具猫的尸体视而不见;霍婆婆则拿出自己的钱包,证实所有的钱都花在了猫的身上,以致“一张一百的都没有”。
  这次“采访”被猫友制作成视频发到网上,在猫友圈内再次引起震动。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夸张的表演。

  大学毕业、热爱舞蹈、卖掉房子、斥资数百万元救助流浪猫的多姿融,声名远扬的“救猫英雄”,上海乃至全国动物救助圈内的一面旗帜,在短短几天内就变成了一个伪善的动物囤积者,一个“借猫敛财的无耻骗子”。

  有目光独到的猫友还发现,“多姿融”三个字与“多融资”竟是如此的接近。
  在“77840事件”之前,多姿融的男友——“猫爸”刘军洛并不太为猫友们所关注。事实上,大多时间,他都隐身于幕后,安心做一个背后默默支持多姿融的可敬男人。

  身为革命烈士刘伯坚的后代,刘军洛的名字更多以民间经济学者的头衔出现在报纸上。他发表的许多经济文章,特别是关于黄金方面的,被不少人认为具有卓识远见。和多姿融一样,他也有一批自己的“粉丝”。
  不过,不可避免的,““77840事件””中,这位曾经在服刑期间申请过两项专利的聪明人,与曾经是“多粉”的猫友们开始了正面交锋。

  7月28日,面对猫友对多姿融借猫敛财的质疑,已经很久没有发出声音的刘军洛在博客上发表《夫人多姿融的苦理想》一文,文中写道:“为了这些小孩们(指收养的流浪猫),我与夫人放弃了我们的青春,包括我们至今还无法有自己的结晶。我们无愧。我们用世俗或自身都可以去积累许多财富,如果我们这个家庭还去利用流浪动物骗钱的话,那么想必连天下最恶毒的骗子都会想不通。”

  文章引起支持者的强烈反响,有网友赞称刘军洛一家“仿如这物欲横流的沙漠中的一股清泉”。

  猫友们却开始了进一步的行动。他们提前获知,8月4日,刘军洛、多姿融将与一家宠物用品公司联手,就“77840事件”联合搞猫咪领养活动,以此打消外界对多姿融“拒绝领养”的质疑。猫友们赶到现场,高举“借猫骗钱,可耻”“千万不要涂紫药水”等标牌,在台下绕行抗议。嘈杂声中,刘军洛不知何时跳上台去,手持话筒,直斥前来“捣乱”的猫友为“人渣”,“断了你们的财路。”宠物用品公司借助多姿融的造势活动,演变成为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  次日,刘军洛通过博客和媒体发表了“重要声明”,称不再接受外界捐助,并承认收到的捐助总额为15万元。有猫友为此深感惊讶,因为就在不久前,“多婆婆”霍谱仰还曾对外声称,她们得到的捐款不过是70多元。

  在那场邻里纷争中,霍谱仰曾被媒体报道为眼睛被打伤,“失去复明希望”,不过至少目前看来,她的视力在正常之列,有猫友甚至不无刻薄地说,“(婆婆的眼睛)明亮着呢,尤其是在数钱的时候”。

  此外刘军洛还表示,年底将把这15万元拿出,再加上“夫人自己的15万元”,捐助给上海100个孤寡老人,“这笔30万元费用缺多少,夫人填多少。”

  刘军洛的高调表现让“多粉”及采访过他的记者们深为敬佩,然而却再度让猫友感觉到事态的复杂——刘军洛原本没必有将猫友捐给猫的钱花在孤寡老人身上,这“无疑”又一次炒作。他们进一步注意到的细节是:多姿融这些年所接受捐款的数额也从未公布过。一直以来,这家人对外提供的银行卡账号的持卡人,要么是刘军洛,要么是霍惠英,而从不是多姿融本人。  有猫友据此判断,多姿融可能只是一个前台的“演员”,一个被人操控的玩偶。猫不过是用来敛财的道具。

  8月4日前往猫咪领养会场的路上,猫友“猫面怪”在街头碰见一个耍猴人,那只可怜的猴子向路人不停作揖乞求,希望讨得一点钱物。猫面怪将其拍下来给其他猫友看,“多姿融家的猫,跟这只猴子有什么区别呢?”

  猫友们终于发现,无论是早年的多姿融童话,还是后来的烦恼传奇,本来就是同一个不该存在的故事。

  9月28日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数百只幸存下来的猫、“别有用心”的猫友,加上已经开始有所质疑的记者,似乎已让多姿融接近崩溃的边缘。她一连说了三个“很烦”。

  不过只要提到男友刘军洛,她的情绪就会好起来。她说自己即将可以解脱,因为刘军洛和他的“粉丝”很快就会给她把“猫山”建好,届时她可以不再理那些猫,像当年初到上海一样,去上海图书馆看书。

  曾在多姿融家当过半年志愿者的佛教徒修容一直试图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位“猫妈妈”。和许多猫友一样,她最初是因受多姿融“人格力量”感染而来。但她渐渐看出了问题:多姿融一直活在想像的世界里,她缺少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她的很多话并不是事实,但她未必是在故意撒谎。比如,她经常称自己被人迫害,她的眼睛里也会流露出恐惧和不安,但是,很明显这不是事实。

  在与记者交流时,多姿融同样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语。她承认早与家人断绝了关系,并说她恨她的家人,甚至用“法西斯”形容他们;她的住处挂满了“活佛”送来的幡旗,但她说她并不信佛,信佛的是她养的猫;她希望房价越来越高,这样她就很快就可以把“猫山”建起,至于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但她却坚信不疑,因为这是她的男朋友刘军洛所说的。

  朋友吕路为多姿融的现状感到痛心。在他眼中,多姿融因为养猫完全变了,一个曾经极爱干净的女孩变成一个澡也不洗的邋遢女人。猫对她而言已重于一切,她的行为越来越近乎“疯狂”……

  吕路没有想到,这个单纯得像纸、出门就会迷路、连基本生存能力都不很具备的老同学,会被塑造成一个拯救猫的天使。

  至今仍有不少“多粉”仍站在多姿融一边,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崇拜者会借猫敛财,“她敛财做什么呢?她那样的生活,一般人一天也过不下去……”

  一些人出于自己的善良而不愿面对事实。一位长年喂养流浪猫的阿姨承认,多姿融一家人的“底细”,她其实早就知道,对他们的一些做法也有意见。但这位曾因被错定为“精神病”而上访多年的阿姨仍表示,关键的时候,她还会支持多姿融 ,“我不是冲他们,是冲着猫……”  另一些人则忽略了事实。一位采访过多姿融的记者承认,他其实早就感觉到多姿融的“不正常”。他承认,稿件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多姿融自己,至于一些细节的真实性,这位记者称,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究——在他看来,这也并不重要。这位记者认为重要的是多姿融确实收养了很多流浪猫,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新闻。

  经过一段时间的“倒多”运动之后,猫友们也渐渐平静下来,并陆续出现反思的声音。这一切,不再被仅仅看作是一个奇怪的女人的故事。一位猫友在网上称,“多姿融的出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当初觉得她这样做是一个义举的,帮过她的,捐过钱的,都是一步一步把她推到今天这个位置上的人。”

  上海一家宠物网站的管理员dahavid其实早已意识到多姿融存在的问题,按他的说法,多姿融囤养数百只猫的行为,在国外其实是一种“犯罪”。但他和他的同伴仍然试图将其打造成救助圈内的一个“品牌”。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网站的影响也可以借此扩大。

  另一家网站的负责人说,她其实很早就质疑多姿融养猫的动机,这位猫妈曾多次打电话向她要求赞助,却不情愿在清单上签名。但她承认,自己并没有告诉太多的人,她犯不着得罪已经成名的多姿融,以及她身后的粉丝们。
  
于是,尽管伴随着质疑和不屑,多姿融仍然顺利地走上了“猫圈”的圣坛,直到这一切因“77840事件”戛然而止。

Friday, March 19, 2010

借四川汶川大地震志愿者名义做生意的骗子

特约中国青年报记者19日专稿,自愿者这几个字是不容易亵渎的,这个可以说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荣誉,怎么就能被这一个骗子把这个志愿者这几个字给玷污了呢。
  但是,在此前的几个月的媒体报道中,曹云一直都是以志愿者的典型代表出现。
  这是2008年8月,成都媒体关于曹云的报道。报道中说,地震后的第三天,曹云就关掉了在山西的公司,到灾区做志愿者。他还承诺资助100名灾区的孩子在成都上学。
  这是山西媒体关于曹云的报道,报道还称赞曹云是他们山西人的好榜样。

据媒体报道,曹云在灾区做志愿者,曾被四川红十字会安排到成都机场,从事救灾物资的搬运押运工作,在此期间,还多次冒着余震,翻越两座雪山将救灾物资送到阿坝州的黑水县,因表现突出,四川红十字会还给曹云发了荣誉证书。
  四川红十字会刘强:我了解还是做了不少事情,因为那么困难的时候,能够在机场那么艰苦的地方,待那么长时间,那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
  这里是大家看法。有人说曹云是个骗子,但是也有人说曹云做志愿者期间真地还做了很多好事。志愿者 、骗子,这两个完全联系不到一起的词汇,现在被集中到一个曾经备受关注的普通人身上。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就在媒体第一次报道之后的第二天,曹云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发言了,就说媒体的报道纯属诬陷,胡说八道,根本就没有这么回事儿。那么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王笑冬:别人怎么议论我我不管,他说我出卖朋友也好,他说我打击报复也好。这个我不管,但是我必须要让所有的人看清这个骗子的本来面目。
  王笑冬,黑龙江人,现在定居在成都,就是他向媒体爆的料曹云是骗子。其实在此之前,王笑冬曾和曹云结拜为兄弟。这对昔日的兄弟为何现在反目成仇呢?
  
王笑冬和曹云相识源自他们都是志愿者,地震发生后,在成都做机电生意的王笑冬,自筹20多万元赶赴重灾区,以个人的名义成立了集结号营地,主要负责救援怀孕的妇女和儿童。而此时的曹云成立了山西革命老区志愿服务突击队,还亲自担任队长。曹云手下有人,王笑冬的集结号需要帮手,就这样,两人很快成了亲密的战友和合作伙伴。
  
在合作当中,曹云脑子活、点子多,让王笑冬非常敬佩。有一次,曹云提出想搞一个接灾区的孩子来成都上学的活动,王笑冬也欣然加入。他们一起来到阿坝州的黑水县去挑选需要资助的孩子。
  王笑冬:去了之后因为他是藏区嘛,当地的藏民非常热情,把曹云当成恩人,所以他们也很热情,把我当成救命恩人一样。一定要结拜兄弟,那我只好入乡随俗了。就这样就结拜了兄弟,一共是三个藏族小女孩就接到了成都。
  回到成都后,王笑冬每月花1800元租下一套复式住宅,用于安排他和曹云接来的三个孩子。而此时,曹云创办的中国志愿者网站和志愿者之家也将办公地点搬到了这里。
  王笑冬:这个是曹云他们做的吧,曹云他们做的,他想把这儿办成一个志愿者的联络点,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应该说曹云和王笑冬的合作还算挺愉快,愉快到两个人结拜,成了拜把子的兄弟。这么好的关系怎么就能反目成仇,到底曹云对王笑冬做过什么呢?王笑冬说一切的起源来自于有一天,他突然接到的一个电话。
  王笑冬:我们店铺的张耀打电话给我,他说有几个阿坝州的老板来找曹云,说曹云拿了他的钱而且曹云说这个铺面是志愿者合办的。
  
王笑冬在这里有一家店面。王笑东说,曹云对外一直声称自己是志愿者,而且还把这家店面地址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因此,几位老板都按照曹云的名片找到这里,要求曹云还钱。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王笑冬立马给曹云打电话,想把事情问个明白。

王笑冬:给曹云打电话他不接,我发短信过去,他给我回复是,你放心我没有骗他们钱
  王笑冬说,曹云虽然否认了骗钱一说,但是自己调查发现,曹云的确卷走了11万元,而且就此消失。因此,他向媒体暴料了整个事件的始末。但是,曹云到底是不是像王笑冬说的骗子呢?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记者赶到了曹云的老家--山西省长治市。
  
在一家小旅馆的门口记者见到了曹云。因为曹云说到他家采访很不方便,因此,就让记者到这家小旅馆来采访他。
  曹云:因为我也有能力,我也有我自己的这个产业,我就拿个十几二十万也能拿得到,我就是讲在春节前先给他们还一半,我不可能说是为了就是说做一件事情把我给闹得很是这个狼狈吧。
  曹云承认,他的确拿了三个货运老板11万元钱。但这和他做志愿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笔钱完全是生意上的往来。
  曹云:11万块钱它是在九月份的时候,我们山西的一个老乡也是朋友吧,有一天给我打电话。
  曹云说,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如果能联系到一批货车,把救灾物资从成都运到茂县,司机将会获得一笔不菲的报酬。因为曹云此前押送过救灾物资,认识一些货运司机,于是曹云这些司机发送了短信。短信的内容为:你好!我是省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曹云队长,灾后重建的建筑物资即将开始运输现需要三十辆卡车,能参加的来成都报名!报名费1000元,用于公益事业。
  
记者:这个一千块钱运输费是谁想出来的?
  曹云:这个当时是我想出来的。
  
记者:你当时说这个钱是用于干什么的?
  曹云:就是用于我们在四川或者成都就是说做公益方面的这些开销。
  
曹云告诉我们,做志愿者他押送过救灾物资,他很清楚只要是运输司机承接了这桩生意,每个月都能赚不少的钱,因此如果让想参与进来的人每台车交1000元的报名费,大家都不会反对。曹云的短信发出后不久,一个姓梁的老板立马付给曹云5万元报名费,希望曹云帮忙他能独家承揽这笔生意。而此时,曹云接过来的孩子当中一对双胞胎姐妹的舅舅宏宝也知道了曹云联系车辆的事情,也找到曹云,希望能将这桩活也能分给他们做一些。曹云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还向宏宝他们保证,如果承接了这桩生意,一个月就能赚10多万。因为宏宝不懂运输生意,立马将这一好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好友扎西,他们准备一起干。

  扎西:当时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感觉是人家把灾区,他是一个志愿者,灾区的娃娃都在这儿做到的,我第一感觉还是曹云还可以,应该是没有问题,他是志愿者嘛,相信他,
  扎西说,因为曹云志愿者的身份,当时谁也没有怀疑这个消息的真伪。他们给了曹云6万元钱后,就盼着早点签下这笔不错的生意。时间很快就到了曹云说的签合同的时间。
  扎西:一直等到11月份,他一直这么拖我们就等嘛,电话一打就是暂时无法接听你的电话,我会尽快跟你联系,一直就这样子就打,我们打了好多电话。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扎西说,曹云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也联系不上他。那么,曹云又是怎么解释他的突然消失呢?
  
曹云:因为从9月份好象是就是说收了他们钱以后,基本上就是每个星期都有联系。
  曹云还解释说,去年11月,他去了香港,手机经常关机,在这段时间通讯的确不通。对于到目前为止为何也没有和扎西他们签合同,曹云的解释是,他的朋友没有拿下这笔运输生意,所以合同当然无法签订。将来自己资金周转开后,一定会将钱还给大家。
  
曹云虽然这么解释,但是司机们并不相信,他们甚至怀疑曹云所说的这桩运输生意甚至根本不存在。为此,他们还拨通了茂县住成都办事处电话,向专门负责接受援建物资的副县长史银所询问有关事宜。
  
史银:这个曹云我不认识他呀。只是他给我打过一个电话,有山西的物质要过来送给我,我说好好好,你来了以后你送给我就行了,后来人也没有来,物质也没有来,就是这个关系。
  
直到今天,曹云拿走所谓的11万报名费后,既没有给扎西他们揽到运输的生意也没有将钱还给别人。
  
记者:你本来说是把这个钱用于公益事业,其实这个钱究竟有没有用于公益事业呢?
  曹云:花了一部分,花了我这边挪用了也叫挪用吧,就是花了二万多块钱。
  曹云说,他最多的时候开了四家公司。记者了解到这些公司多以广告策划,信息咨询类为主,目前要么是关门,要么还没开业。为了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曹云还带记者去了离长治城区四五十公里外的一个养殖场。
  
曹云:还没投产
  记者:啥时候能投产
  曹云:2009年吧 投资差不多三百万吧。

在王笑冬对曹云的调查过程中,一个网名叫山西好家园的网友告诉王笑冬,这个养殖场并不是曹云的,而是她家的,曹云只不过是拿着她家的注册手续重新办理了一个税务登记证件而已。
  王笑冬:这是一个地地道道职业骗子,他现在已经在赈灾环节中,在各个媒体的报道这些包装下,他可以粉墨登场。
  记者:这11万块钱没有你的一分钱,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王笑冬:我如果不给他条件,他怎么能得逞呢,这些人怎么能相信呢,
  
成都商报记者赵倩:他要把他跟曹云的关系撇开,因为当时是货运老板找到他了最开始是蓝色空间那个房子最开始是他租的,然后收钱也是在蓝色空间收的,他怕到时候跟他脱不了关系这种感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曹云初中毕业后,就在当地一家电影院上班,后来辞职下海开始卖录像带、光盘,随后又做起了白酒生意。从2004年开始,曹云办起了公司,曾经多次在当地举办过明星慈善演唱会和中国男篮四强邀请赛。曹云说,有一场慈善演唱会他一次就捐了20辆轮椅和50副拐杖,举办在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赔钱。但是曹云换回来的是和领导合影留念,也提高了自己在当地的知名度。当地一所中学还聘他为该校的名誉校长,曹云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当地媒体的报端。
  曹云:以前做生意的时候确实是图名不图利吧可以说是。
  记者:为什么,觉得出名挺好玩的?
  
曹云:因为我做生意或者和别人做事是两回事吧,我觉得就是说你出名了名气大了,然后再做其它的事情就好做一些。也比较容易一些。
  记者:这也是你这么多年从商的某种经验可以这样说吗?
  
曹云:嗯,对。
  曹云的这位朋友告诉记者,曹云以前喜欢赌博,曾一次在澳门赢过80多万元,也曾一次输过200万。在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今年33岁的曹云,20岁结婚,第二年就离婚了,孩子一直和前妻生活。离婚后的曹云到现在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还和父母住在一起。
  曹云父亲:有时候过年过节也不在家,去年前年过年就不在家。
  记者:那他去哪儿了呢?
  曹云父亲:他就在他公司住。
  曹云母亲:上头三个姐姐,底下生了个他,就是有点把他惯坏了,就管不了他,愿意干啥干啥。
  记者:两位老人是不是对他有一点失望?
  母亲:嗯。
  曹云父母说,曹云平常不回家,每次回家就是向他们要钱,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早上曹云还回家要了3000多块钱。到灾区当志愿者大概从家里拿了四五万元。
  记者:你为什么再去做你的志愿者服务呢?
  曹云:因为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吧。
  曹云母亲:,我说我图个啥,我想出名的,我说你出什么名,你想出名,出名能养活你,光房租就一个月小二千,不算吃的。
  
这是曹云去年在成都参加一家媒体举行的感恩活动的录像,当时的曹云一度成为采访的主角,很多市民也找曹云签名留恋。
  
成都商报记者赵倩:很喜欢宣传自己,而且这种宣传他都能够一步一步应用他周边的一些事去影响别人,包括我后来去看他那个志愿者网站,我们当时写他的那些稿子什么他全部都放在他的网站上面,他很懂得适时地去推销自己在这种感觉上我觉得他。
  这是曹云在做志愿者期间,创建的中国志愿者网站。去年11月,他在香港成功注册了中国志愿者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注册公司之前,曹云还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志愿者商标。
  曹云:想申请商标下来就是把这个志愿者就是说逐渐想打造成这个品牌,作为一个我国的一个公益方面的这个平台吧。
  
记者:他这个志愿者的商标到时候能不能给你带来一些经济效益呢?
  曹云:这个没想那么多,因为呢就是说想把志愿者商标注册下来以后呢,想把它累积为志愿者类似公益这个基金方面差不多的一个东西。
  
这三个孩子就是曹云和王笑冬他们一起从黑水接出来的孩子。今年10岁的苏晶和苏鑫是对双胞胎姐妹,曹云是孩子的干爹。说起干爹,苏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苏晶:前面还可以,后面就不喜欢了。
  记者:因为什么呀?
  苏晶:因为他把舅舅的钱骗走之后,觉得他这种想法很可耻,所以不喜欢他了。
  
张玉玲以前是曹云公司的员工,是在曹云的召唤下来灾区做志愿者的,在这里主要负责给这三个小孩洗衣做饭,接送上学。张玉玲说,她辛辛苦苦照顾曹云和王笑冬接来的孩子,没想到最后曹云和王笑冬之间却反目成仇。
  张玉玲:反正就觉得好些事情越来越严重,反正自己就没有信心了,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回家。他们太让我伤心了。
  记者:你在这儿干了这么长时间志愿者你的收获是什么?
  张玉玲:收获我也不知道。
  记者:有收获没有?
  张玉玲:伤心大过收获。
  
张玉玲的伤心可能也是很多志愿的伤心。5·12地震之后,我们听到了很多志愿者感人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汗水 鲜血甚至生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震撼的故事,但是在今天的报道中我们听到了,志愿者当中的不和谐音。也许王笑冬和曹云的志愿行为,因此会划上一个句号。有人说 ,这是偶然,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必然,因为从他们合作开始,已经埋下了隐患的导火索,怎么能让志愿者这个光荣的事业健康的发展?怎么能够避免出现类似这种隐患?接下来请两位来发表各自的看法,一位是四川红十字会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刘强,另外一位是上海大学社会学者顾俊教授。

  记者:喂!刘强,当你听到曹云这个事情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刘强:当时感觉非常吃惊,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应该说我感觉如果要评选2008年最感动的词汇,志愿者这三个字应该排在最前。
  
记者:所以你觉得这种震动 、震撼、 感人和曹云联系不起来,对不对?
  刘强:对对对,你知道,刘强,我就有一个问题特别好奇,我们对志愿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有一套我们自己的管理程序,但是曹云这个事情好像在说明一件事情,当他以自己曾经的志愿行为来给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来添了一些彩儿,获得了更多的被别人相信的可能的时候,有可能他会做其他的事情。
  刘强:对啊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记者:对,你认为这方面有什么方法来约束吗?
  刘强:我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人品问题,所以说志愿服务你需要对别人提供服务的时候,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一种纯洁性,因为红十字会提倡的志愿服务,它是纯粹的无偿。

记者:那他可以搞募捐吗?
  刘强:不可以搞 ,红十字会的募捐有一个红十字会法里面明确规定必须是红十字会组织的募捐才是合法募捐。
  
记者:靠人品这个话说着容易做起来会非常难,人品通过看脸是看不出来,一两次的接触是看不出来,如果我们不从制度上考虑,仅仅以品性道德来作为约束,也许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来听一下上海大学顾俊教授的看法。
  
顾俊:我说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对志愿活动,不要太追究他的动机,只要我们能确保这种志愿活动或者说慈善行为,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就可以了。人品是解决动机问题,不能解决结果问题。结果还是要靠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也就是说我这儿强调更多的是他律 ,不是自律。所以这里面出的问题,不是在于曹云有了名气以后想做大生意,这是正常的,而是在于他把做生意和做慈善混为一谈,而且是打着慈善的名义去做了生意。
  
记者:所以您的意思是当我们再提到志愿者的时候,不要仅仅把志愿者,当做一个纯粹道德式的组织而应该把他纳入到整个的慈善项目当中来。
  
顾俊:对, 所以对于公益性组织应该有一套管理的办法,它同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工商管理不一样,但是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没有管理 ,靠人的自律靠所谓的人品 ,绝对靠不住。

Thursday, March 18, 2010

保山“食脑者”为治癫痫吃11岁童男3岁童女

特约云南保山日报记者18日专稿,平时我们所说的“食脑者”是指脑力劳动者,通俗地说就是“靠智慧吃饭”的人。然而,今天新闻里出现的这名“食脑者”却如同《沉默的羔羊》里面的汉尼拔,是名真正的食人者:今年1月23日,在滇西保山一个小山村,一名男子因为迷信民间偏方,认为食用小孩的脑髓会治愈长期折磨自己的癫痫病,便将黑手伸向一名年仅11岁的男孩……

今年初,滇西保山妻贤村传出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一名患有癫痫病的男子,因轻信了民间偏方,残忍地杀害了一名年仅11岁的孩子,并食用了孩子的脑髓,妄想以此来治疗自己的顽疾。2月上旬,为求证此事,记者三下保山。因案情敏感,保山警方没有透露案件详情。目前,嫌犯王朝旭已被关进看守所,他注定要为自己的愚昧付出代价。

2月6日,记者在保山采访时,意外地从一名司机口中得知:上个月,离板桥镇4公里远的妻贤村,一天之内,有两个孩子被人杀了,一个才有几岁,另一个10余岁。凶手是一名患有癫痫病、29岁的男子。听到司机的讲述,同车一名女子也说了起来,她就住在妻贤村旁的沙坝村里。“听人说,杀人者患有癫痫病,多年没有根治。1月23日,他把村子里的一名孩子骗到村外掐死后,取孩子的脑髓服食。此事发生后,我们这里只要天一黑,没有哪家敢让自己的小孩到外面玩。”这一消息,让我们不愿相信。

  据知情者透露,受害者是名年仅11岁的小学生,小名堂堂。2月7日,记者在板桥镇妻贤村找到了堂堂的母亲余朝会。她说,堂堂读小学四年级。1月23日19时,天渐渐黑了下来,但堂堂仍未回家,她在村里找了好半天,始终没见堂堂的踪影。她随后又找到村长,请他在广播里帮忙喊话,希望堂堂听到后赶快回家。当日22时许,村长找到她,说堂堂好像在离妻贤村3公里远的郭里村。她到了郭里村村头,看见许多村民站在一片麦子地边。此时,迎面走来一位民警,递给她几张照片,让她辨认照片上的人是否是堂堂。“天啊!是我儿子。照片上,堂堂满脸是血。我想走过去看看,可警察告诉我:‘人被弄烂了。’他们要把遗体带回去做进一步调查。”余朝会痛苦地说。次日,余朝会一家人在殡仪馆见到了堂堂的遗体。1月25日,她接到当地派出所民警的通知,残杀堂堂的凶手已被抓获,他就是同村的阿伟(学名王朝旭)。

很快,王文忠就在一条沟里发现两块沾有血迹的石头。随后,他又发现草地上摆着几块骨头……

  1月23日下午,郭里村村民张焕生下地干活,一直忙到19时才收工回家。她经过村口一片麦田时,发现田里一名约30岁的男子正骑在一名男孩的身上,双手使劲掐住孩子的脖子,孩子双目紧闭,嘴角沾有血污,没有一点反应。

  张焕生大着胆子凑过去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呀?”而对方却十分镇定地回答:“我家孩子昏倒了,我在想办法叫醒他。”男子一边用手使劲摇着孩子,一边装模作样地朝孩子大喊:“阿宝!醒醒!你快醒醒呀!”

  识破了男子杀人行径的张焕生,本想上前阻止,但想到自己只是一名弱女子,便决定不当场揭穿对方的谎言,随后假装相信对方的解释,依旧慢腾腾地走自己的路。转过一道弯后,张焕生一路飞奔回家。

  正在家里做饭的丈夫赵永祥,见妻子慌慌张张地闯进来,还埋怨说:“这样大的人了,还像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你赶快去找村上的王文忠书记,让他赶快去救救那个小孩,再晚孩子就没命了!”没等赵永祥把话说完,张焕生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讲完了自己刚才看到的一切,赵永祥看到妻子急切的表情,马上冲出门外。就在张焕生离开麦田几分钟后,同村另一名妇女也路过现场,亲眼看到王朝旭杀害堂堂的部分重要细节:“小孩的头皮被剥了下来……”

  王文忠接到赵永祥的反映后,急忙带着几位村民赶往现场。当他们赶到时,两名妇女所描述的场景已经不存在了。为保护现场以便民警破案,王文忠让另几位村民守在路口,不允许村民靠近。他独自一人拿着手电进入田里。

 很快,王文忠就在一条沟里发现两块沾有血迹的石头。随后,他又发现草地上摆着几块骨头……看到这些东西,王文忠迅速掏出手机拨打了110报警电话,随后又组织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把事发现场围成一个圈,并要求所有到场的村民不得进入这个圈内。不久,板桥镇派出所和隆阳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民警相继赶到现场,在警犬的帮助下,民警很快在距离事发现场约30米远的一片豌豆地里找到了一具小男孩的尸体,孩子眉骨之上的人体组织大部分都没有了。死者的身份很快被确认:堂堂,妻贤村村民余朝会的儿子。

王朝旭刚成家没多久,便出现了双眼凝视、上翻、突然间丧失意识和身体痉挛的症状,数分钟后又恢复意识。

  妻贤村的村民汪女士说,本案的凶手王朝旭属鸡,今年29岁。去年,她家给父亲办丧事时,看见王朝旭走上灵堂“疯狂起舞”。可跳着跳着,突然看见王朝旭口吐白沫瘫倒在地。从那时起,村里许多人都认为他得了癫痫。妻贤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方文祥说,王朝旭的爷爷奶奶住在保山城里,只有王朝旭一个人留在家中。

  提及王朝旭,他的二姨王某说,王朝旭2岁时,其父突然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信。其母亲的脚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被轧成残疾。王朝旭10岁时,母亲因病撒手人寰。随后,王朝旭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0岁时,王朝旭娶了媳妇。

王某说,病魔从小就缠上王朝旭了,小时候,经医生检查,王朝旭患有小儿麻痹症,爷爷奶奶四处为他求医找药方,情况才有所好转。王朝旭刚成家没多久,便出现了双眼凝视、上翻、突然间丧失意识和身体痉挛的症状,数分钟后又恢复意识。多年来,症状反复发作,略懂医术的爷爷奶奶带着他去保山、德宏和大理等地的医院医治,但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后来经昆明一家医院的医生确诊,王朝旭患的是癫痫。

  王朝旭的妻子大他8岁,当初在村里的卫生所工作时,一个月有三四百元的工资。王朝旭经常被病魔折磨,无法挣钱养家,夫妻俩的关系不好,还闹过离婚。后来,为挣钱养孩子,妻子只好离开他,到瑞丽一家亲戚开的诊所里帮忙。

  王某说,王朝旭的癫痫病有时一天要发作五六次。“曾经有一个晚上,王朝旭抽了13次风。”那天,王朝旭沿着楼梯上下奔跑,看见拖把就提起来挥舞,看见花瓶就抱起来亲吻。看到这样的情况,年迈的奶奶当心他摔倒,一直跟在身后,一直折腾到凌晨三四点,他才入睡。  

据了解,案发后王朝旭交代,他受够了这个抽风病,他之所以要取孩子的脑花,是听人说:孩子脑花配上蚯蚓、蚂蚁当药吃,可以根治癫痫。当地村民对王朝旭这种残忍至极的做法,感到异常愤怒。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的民警说,由于案情过于敏感,暂时不便透露相关情况。同村一名女童也是被其所害?

  据了解,在堂堂遇害的当天,妻贤村村民陈文龙的孙女铃铃也死了。“铃铃虽然才有3岁半,但已经能独自出门找小伙伴玩了。”54岁的陈文龙说,1月23日早上,邻居家办丧事,他和老伴带着孙女在邻居家帮忙。由于孙女发烧,他让老伴带孩子去打了一针。随后老伴一直背着孙女做事。中午休息时,老伴把孙女放在门口和小伙伴玩。“几分钟后,我出去找孙女回来吃药,可她却不见了。”陈文龙的老伴回忆说。

  最终,陈文龙在离他家门口不足百米的一个简易厕所里找到了孙女。“当时村里的王朝旭就靠在厕所外的一面墙上,而孙女则背靠着墙壁坐在厕所的地上,她的额头上有一道七八厘米长的整齐的刀痕,颈部有很深的勒痕。我们从王朝旭身边进出厕所,他始终靠在墙上低头不语,我心里只想着孩子可能是打错针水了,也没有问他话,便赶紧送孙女去医院。”陈文龙说。

  铃铃的母亲张元红说,从案发至今,他们曾几次找到隆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和板桥派出所的办案民警,希望警方能早一天查出杀死女儿的真凶,可他们所得到的回答是,铃铃肯定被他人所杀,在此案中,王朝旭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但王朝旭被抓后,只招供其杀害了堂堂,对铃铃究竟是怎么死的,他始终拒绝承认与自己有关,而案发当时的两位目击证人又拒绝向警方提供证据,因此,暂时还未锁定谋杀铃铃的犯罪嫌疑人。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Monday, March 15, 2010

游走在男人感情世界自食苦果的“花季”女子


特约现代家庭杂志记者15日专稿,在逃亡了三天之后,24岁的范春亮极不情愿地回到了上海。对范春亮来说,落网归案只是早晚的事,他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而眼下最让他感到烦恼的是,他必须向人们解释三天之前自己所做的一切。
  范春亮:我感觉那天真的好像似乎中邪似的,但这些话我也没有跟检查员讲,就算讲了也没有用,这些也不是证据,讲了也是聊聊而已,因为我实在想不通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连范春亮自己都没想到的危险举动却让一位花季少女倒在血泊之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范春亮告诉人们,他这样做,只是想弄清楚一个问题。
  范春亮:因为我不知道我在她心目当中到底是什么位置,到底是好朋友,真心朋友,还是愿意接受我做她的男朋友。
  两年来,这个顽固的问题不断地困扰着年轻的范春亮。
  范春亮:我根本不能理解他跟我认识了两年多,她算是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呢,还是纯粹一个利用。
  范春亮没有想到,当他弄清这个问题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2009年12月24日早晨,在上海浦东区一家小旅店的房间里,服务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场景。
  服务员:我对另一个服务员说了,我说九号房床褥都没了,她说是吗,没有被褥,我说连床单都没有。我这么说,她跑进去看找被褥了,把席梦思翻开来一看,里面一个人,她吓死了。  死者是一位大约20多岁的年轻女子,身材修长,皮肤白净,一看就是都市中成长起来的时尚女孩。当时她赤裸着身体趴在席梦思床垫下面的床厢里,身上盖着带血的床单。警方推测,死者应该是有人加害所致,而且犯罪嫌疑人也在刻意隐藏杀人的痕迹。
  肖雄:那么正常的席梦思床下面也有一个木板钉好的,应该是犯罪分子把一侧的木板给弄开了,然后把那个死者塞到这里面去。

  法医检查后发现,女孩的头部曾经遭受到多次外力袭击,流血过多最终导致死亡。
  肖雄:只在死者的左顶部发现了三到四次不规则钝气打击的一些损伤,而且损伤程度也不是太严重,那么给我们的提示应该说是凶手没有那种穷凶极恶,非要致死者于死地的这种情况,像这样情况下比较多见于一时的激愤,失手造成的那种伤害。
  是谁打伤了这个女孩,然后又将她的尸体藏匿起来?在这个房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案发当时,旅店里住着不少客人,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房间里有什么异常。更令警方感到棘手的是,此时死者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识别身份。
  肖雄:随身物品的话除了死者的一个耳环,还有一个她自己戴的一个帽子和围巾以外,其他能够证明死者身份的东西我们都没有看到。
  店主告诉警方,死者所在的房间是由一位男孩事先预定好的。在办理入住过程中,店方要求登记身份证件,但是他始终没有出示。
店主:他说我现在从家里出来,他是上海人。出来呢,他说我的身份证没带,晚上我来的时候给你补办。到了晚上十一点半,他来了一个小姑娘过来。当时我们问他身份证,他说我还没有回家。我到单位把她接出来以后就直接奔这里来了。
  第二天早晨,男孩主动找到店主,要求增加两天住宿时间。
  店主:12月23日,我在的时候,他就过来了。他说,阿姨,我再付一百块元,后来我就收了一百元。进去以后,我帮他开门吧,所以他不需要开门。进去之后,拎着包就出去了。
  神秘的男孩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而留在房间里的女孩也一直没有露面。等到服务员发现的时候,她已经死去两天了。
  这个不幸的女孩到底是谁呢?警方随即查询近期全市失踪人员资料库,一个叫李艺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眼前。
  被害人的母亲:心肝宝贝啊,爸爸妈妈心痛啊!这么好的小姑娘,怎么会碰到这种事情啊!小奕啊,妈妈一辈子是扶着你走,一直不放心,到最后你还是没让我放心啊!
  25岁的李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而父母也幸福地分享着女儿成长的快乐。谁也没想到,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美丽女孩却突然遭遇了不幸,永远地离开了年迈的双亲。
  被害人的母亲:你想想我们已经五十七了,你叫我们今后怎么办?
  女儿离去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但是悲怆的呼喊一天也没有平息。在两位老人的意识里,女儿就像平时上班去了一样,不管多晚,总会回到家里来。她的床铺还保持原来的样子,她用过的物品都被小心保存着。
  被害人的父亲:买了圣诞礼物,还没送出去,人就没了!这让我看了多么触目惊心!  

2009年12月22日早晨,李艺上班临走前告诉父母,当天晚上约了一位要好的同事吃饭,还要送圣诞礼物给对方。而这个同事,就是范春亮。
  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思,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范春亮:她也不拒绝我,也没直截了当地给我明确的答案。在情感的博弈中,他渴望一种最快的肯定。
  施鹰:他花钱如流水,而且非常急于取得对方的欢心。
  25岁的花季女孩李艺在小旅店的房间里莫名其妙地遇害,警方很快将调查的焦点集中在她的同事范春亮身上。
  被害人的母亲:她走的时候说,范春亮晚上要请我吃饭,我圣诞礼物带去给他。我也要感谢他,由于他我才有机会去这个酒店。她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情去送礼品。
  范春亮:她说她有礼物,她给我买了礼物,但是没有给我。
  警方走访了李艺的工作单位,了解到李艺是这个酒店前台的接待员,范春亮是餐厅业务主管,两人从12月22日晚一起下班离开后,就再也没来上班。同事们反映,两人平时来往频繁,关系很密切。
  金陆峻: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聊聊天,然后下了班两个人一起走,一起去吃吃饭这种情况比较多,范春亮单位其他同事每天都见到过,客观反映他和李艺关系比较好。
  其实,范春亮对李艺的好感,两年之前就开始了。那时,他们都在另一家西餐厅工作。不久范春亮就感觉到两人之间越来越默契,好像已经超出了一般同事关系。
  范春亮:一方面她长得比较清秀,而且最主要是跟她能谈得来,就有些话我不想跟人家讲的我愿意跟她讲,她也会把自己心里想法跟我讲,现在仔细想想有点像倾诉的对象。
  从上海市郊的乡村进入繁华的城区生活之后,范春亮一直感到很孤独很压抑,根本没想到一位都市女孩能向自己坦诚地敞开心扉,范春亮体验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柔情。更让范春亮心动的是,李艺还用小女孩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范春亮的好感。
  范春亮:她有时候没事,有事会送点东西给我,或者是吃的,或者是看的。
  李艺的热诚、细腻和体贴,轻轻地拨动了范春亮的心弦,让他萌生了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想法。尽管两人几乎无话不谈,可是一旦范春亮谈到这个问题,李艺就避而不答。
  范春亮:因为其他同事都知道,都一直在帮我,但是每次我表达这个意思,她也不拒绝我,也没直截了当地给我明确的答案,我也就一直,反正有机会就向她表白,她也每次都是拖拖拉拉。
  范春亮对李艺一往情深,不断利用各种场合进行表白,但始终得不到李艺的正面回应。  范春亮的追求还没有任何结果,这家西餐厅就关门了,同事们各奔东西,自谋出路。范春亮急于找工作,又丢了手机,不知不觉就中断了与李艺的联系。
范春亮:后来因为就是手机掉了以后,找不到她了,就算了,可能就这样结束了。
  范春亮从来没有想到两人还会重逢,更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情感波折一下子让他走到了人生的末路。
  圣诞节前夕,青春美丽的上海女孩李艺在旅店的房间中意外死亡。警方调查证实,案发前将李艺带进小旅店的男孩就是她的同事范春亮。而范春亮在第二天早晨就独自离开了,从此同事和家人就再也没有见到他。
  但是范春亮的母亲确信范春亮这两天肯定回来过,因为一直放在家里的2000元现金突然不见了。而且就在这位母亲经常翻阅的一本圣经里,她发现了儿子偷偷留下的话。
  对不起,爸爸妈妈,我在外面杀了人,所以我只能逃,没有勇气去自首!
  我外面办的信用卡,一共有5张……一共欠3万不到,真的对不起你们!
  范春亮长得又瘦又小,对他杀人的说法,家人们都难以置信;但是对遗书中提到巨额欠款,都相信确属实情。因为自从范春亮来到上海市区工作的两年里,父母一直在为他不知名目的高消费埋单还债。警方调查也证实,范春亮的工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但是他的信用卡透支却达到三万多元。
  施鹰:那么这笔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范春亮他在和女性交往过程当中非常的大方,虽然他只有这点收入,但是他花钱如流水,而且非常急于取得对方的欢心,希望能够得到女性的满意。
  ……我对不起爸爸妈妈,对不起所有的人,可能我会选择自杀……
  然而,侦查员并不相信范春亮自杀的说法,从回家取钱这一事实中,他们推断范春亮最终还是选择了逃跑。这也符合年轻犯罪者的特征,他们总是怀有侥幸心理。
  在上海某西餐厅工作的范春亮一心追求女同事李艺,但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随着西餐厅的倒闭,两人彻底中断了联系。后来,范春亮在浦东区一家酒店找到了新工作,并且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升为餐厅主管。
  让范春亮没有想到的是,李艺此时又一次出现在他的世界里。李艺费尽周折,终于从一位老同事那里打听到了范春亮的新号码,打电话请他帮忙找工作。范春亮认为,这已经充分表明,在李艺眼里,两人也并非一般的同事关系。
  范春亮:因为她工作了餐饮行业好几年了,不可能只有我一个同事吧,她可以通过其他同事找其他的工作,她就偏偏找我,让我给她找工作,因为她打了几次电话,因为她老是打,我想一直推的话也不好意思。
  正好酒店招聘文秘,范春亮就推荐了李艺,两人重新成为同事。性格内向、脾气耿直的李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经常跟同事产生摩擦,但是在范春亮的关照下,矛盾没有激化。
  范春亮:因为其他同事都知道是我介绍她进来的,然后他问我们你们两个是不是有关系,我说以前我追过她,没有追到而已,然后其他同事知道,基本上所有的同事跟她有发生冲突的话,基本上都是,怎么说呢,好像是要么就是有些人给我面子,不想跟她发生冲突,要么就直接跟我讲。不久,李艺还是被调离原来的岗位,转到前厅做服务员,在酒店里这等于降级使用。
  范春亮:据我所知她是人际关系做得不好才会被调到前厅的,要是换平常的话她肯定直接被炒掉了,因为考虑是我把她介绍过来的,我经理还是给我一点面子的。
  一连串的变故之后,李艺和其他同事越发疏远,而范春亮成了她在这个酒店唯一的知心朋友,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了。
  范春亮:比如吃饭一起下去吃饭,一起下班一起走,因为我们都是自己安排(倒班的),她是礼拜六双休日休息,后来我也安排到双休日,出去一起玩玩之类的。
  金陆骏:他经常请李艺吃饭,一起出去唱歌玩玩这,感觉李艺和他一起出去玩,感觉有点像恋人一样的关系了。
  既然双方这么情投意合,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呢?范春亮内心重新燃起了跟李艺恋爱的希望。
  范春亮:因为新的单位在一起一段时间,好像对她还有点机会追求的,想再尝试一下是否能够追求到她。
  范春亮不知道,此时李艺早就有了一个男朋友,只是还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正式确立恋爱关系。

  被害人的母亲:她在万豪的时候,这个男孩子就一直对她蛮好的,但是一直没有正式上门。  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范春亮面前,李艺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有男朋友。李艺的母亲也知道范春亮对女儿很关照,两人走得很近。她多次提醒女儿,既然双方只是普通朋友关系,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引起对方的误会。
  被害人的母亲:我也提示过女儿的,我说小奕,你和他接触很近的,因为这个酒店没有别人,开始的时候你就认识他,我说他会有什么错觉吗?我是这么提示她的。她说妈妈你放心好了,他是小孩,他很小的,人也矮小,岁数也小,怎么可能有这种可能呢?你不要乱想。所以我就很放心了。
  母亲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既然李艺不直接说明,范春亮就自己留心观察着、判断着。  

范春亮:因为我们同事之间一般出去聚餐都会有女朋友带女朋友,有男朋友带男朋友,一起,从来没见过(李艺的男朋友),我也确信她不会骗我。
  确信对方还没有男朋友之后,范春亮觉得自己的希望更大了,不断利用各种场合向李艺表白感情,希望成为她的男朋友。
  鲍建敏:我估计就是被害人可能寻求一种情感上的依托,拒绝又好像觉得可惜,但是呢表明又不想和他谈朋友,但是就这样拖着,所以造成给犯罪嫌疑人这样一种错觉。
  和李艺交往断断续续已经有两年多了,范春亮花了不少心思培养两人的关系,他开始等待一个最后摊牌的机会。
  直到今天,侦查员们还无法理解,范春亮为什么要在李艺身上孤注一掷,表现得如此决绝!在调查范春亮逃亡的去向之时,侦查员意外地发现,其实在范春亮的情感世界中,远远不止一个女孩。在苦苦追求李艺的同时,范春亮也和一位家住陕西的女网友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双方曾有过多次亲密接触。
  金陆峻:在09年6月的时候他到陕西渭南看过这个女网友的,而且当时在这个女网友家住了几天,然后我们就猜到他可能就会逃往这个方向。
  果然不出警方所料,在陕西渭南的一个租住屋里,侦查员果然发现了这位负罪潜逃的年轻人,而他的形象也大大出乎侦查员的意外。
  金陆骏:我觉得范春亮皮肤白白的,人也瘦瘦的,不高,1米70左右,给我感觉就是很文质彬彬这样一个人,和这种杀人凶手划不上等号的,这种感觉。
  在逃亡的两天两夜里,范春亮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一顿饭也没吃过。一朝落网后,他的精神就彻底垮了。
  范春亮:那感觉整个人就好象瘫了,没什么知觉,当天晚上警方就给我做了第一份笔录,那个时候我也没想多少,他们问什么就答什么,其实那个时候整个人好像,我的心好像就已经死了一样,已经对做笔录也无所谓了。
  得知杀害女儿的凶手原来就是她最要好的同事范春亮时,李艺父母惊呆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向对李艺倍加关照的好朋友,怎么就突然下此毒手!
  被害人的母亲: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这么坏,要她命干什么,你什么都可以要的。你想想我们已经五十七了,你叫我们今后怎么办?
  在看守所里度过几天之后,年仅24岁的范春亮看起来很平静。回忆案发当天的情景,范春亮还是觉得说不清楚。
  范春亮:其实那个想法很奇怪,让人很不理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圣诞节前夕,范春亮突然接到李艺打来的电话,说要送礼物给他。范春亮觉得,这是一个确定双方关系的大好时机,他马上约请李艺吃饭,并且精心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行动计划。  

范春亮先找到一家建在地下的小旅店,订下了一间夫妻房。他一再推拖始终没有向店方出示自己的身份证。
  范春亮:警方或承办检察官他们根据人死了以后,反过来推断我可能是蓄谋已久。因为我说不出足够的理由或者证据说我不是蓄谋已久,我只能说我也不太清楚,脑子或者抽住了。  

在跟李艺见面之前,范春亮还在自己的衣服口袋中,偷偷藏了一把咖啡厅专用的金属压粉器。
  范春亮:我想她这个人脾气有点古怪,不知道,不知道她会不会肯,就算去了房间我也不知道,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她会答应跟我发生关系之类的,那个时候脑子不知道怎么,就这样想,然后我就在想,异想天开。
  鲍建敏:从他对待李艺的态度面,他的得到不仅仅是他的感情,我觉得他很单纯的认为我得到她的身体,我只要得到她的身体我就意味着得到。
  在同李艺吃晚饭的时候,范春亮再次说起以前曾经多次提及的话题,试探对方的反应。范春亮:我说还是问她你有没有男朋友,她说没有,我说真的假的,不要开玩笑,真的假的,我和你认识这么久老是没有男朋友,我说好象不太正常吧,她说没有没有,我说给我一次机会,我跟你认识这么久了,也追求你好几次,你总不可能一次次这样对我,她也没说什么,然后就笑笑,一直吃。
  和往常一样,李艺还是不置可否,态度暧昧。范春亮决定采取下一步行动。此时,已是夜间十点多了。
  范春亮:我就跟她讲,我说我外面开了房间,你想去不?意思就是给她暗示,反正我外面房间开了,你想去吧?她想了想,说好啊。
  在范春亮看来,对方答应去旅店的房间,就等于默许了某种行为。
  范春亮:当时也比较就是激动吧,比较开心嘛,想不到就,我是其实没想到她会答应。  

旅店方面证实,两人是手挽着手走进来的,表现得很亲昵,就像一对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
  旅店服务员:晚上十一点半,他和一个小姑娘,手勾着这个男的,两个人进来了,因为很冷,我就坐在这里看电视。
  然而,当范春亮明确提出要跟李艺发生关系时,对方的态度却令他感到十分意外。
  范春亮:然后她说了句让我很冲动的话,她说其实我有男朋友。
  范春亮:那我说你什么意思,我跟你认识这么久了,刚才我问你说没有,进来以后我要求跟你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你跟我说有男朋友,我就搞不懂,我说你这是在玩我呢还是怎么,一个普通男女出去开房间,你这是干什么。
  范春亮认为李艺的拒绝从根本上否定了他所投入的感情,也透露出两人之间真实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他无法忍受的。
  范春亮:我根本不能理解,我根本不能理解她跟我认识了两年多,她是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呢,还是纯粹一个利用。
  范春亮:那个时候真的脑子就,好像一下子爆发到一个,我已经就是很,这个人感觉很低落,我也不知道当时的感觉怎样用语言来描述,那个时候我就脑子想,算了,反正今天来了都来了,直接把她敲晕了再说说,敲晕了把她强奸再说,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范春亮取出随身携带的咖啡压粉器,向李艺的头部接连砸去。
  范春亮:她叫起来,我就一下子慌了,我想不要被人听见,反正那个时候黄了,又拼命砸了一下,尽量不想让她发出声音,那个时候根本没考虑后果,直到后来把她,直到,包括把她砸死以后,因为都是血,当时是有点恐惧。
  第二天早晨,范春亮把李艺的尸体裹在床单里,藏在床垫下,然后逃离上海。
  范春亮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给李艺的亲人造成了难以抚平的伤痛。惨案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可怜的老人还是不愿意承认女儿已经永远离去的事实。
  李母:心痛,真的心痛。我到现在也没习惯。我到现在感觉上还觉得她还活着。她的这间房间就在这下面,我把灯开着,我还觉得她在下面看书,在下面写东西。在等待审判的日子,范春亮渐渐冷静下来,他开始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
  范春亮:她根本没有做错什么,做的只不过是我,其实发生这样事情以后,在我心中我感觉,怎么说呢,她还是原来的她,可能是我的想法不正确而已。我这个一时的冲动害了两个家庭,对我来说我是咎由自取,伤害最大的还是她的家庭吧,我真的很对不起她家人。
  范春亮对主办案件的检察官说,最好能早一点开庭审判,让他知道自己最后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他现在已经明明白白地预想到了。

Sunday, March 14, 2010

行走于阴阳界 同死神交流的80后女孩


特约成都晚报记者14日专稿,阴阳两隔,提到遗体整容师,没有人会将这个职业与一个女孩子联系到一起。但毕业于成都民政干部学院的80后女生黄会兰,不仅一干7年,还刚通过国家民政部门的首批特种职业评级考试,不日,将成为全国首批持证上岗的四级遗体整容师。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3月9日上午联系上了故事的女主角,黄会兰。第一眼看见她时,我就被眼前的漂亮女孩深深地打动了。她涂着蓝紫色的眼影,脸上化了淡淡的浅妆,穿着整洁干净的职业装。

在交谈中,我看着眼前这个有着爽朗笑声的黄会兰,心里也不由地犯起了嘀咕,这哪是那个在人们印象中刻板,冷酷的遗体整容师?分明就是一个漂亮阳光的都市女孩。谈及她的职业时,她也没有特别的避讳:“这原本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接受的行业。从我选择这个行业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注定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接触那些没有生命气息的人。”而我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时,她说了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已经工作了七年了。这种平凡的岗位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至少可以让每一个生命都漂漂亮亮地离去。”
  
  黄会兰是1982年出生的,1998年正式入读成都民政干部学院,专业是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回忆当初在成都的学习生活,黄会兰说道:“毕业之后就很少去成都了,但还是会时常想起关于成都的一切,毕竟在那里度过了三年青春的时光。”其实,上学时候的黄会兰也犹豫过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工作,这的确也不是一个女孩子愿意接受的就业前景。“那个时候,我对这个行业有很多的胆怯,班上很多同学毕业以后都做了别的工作。我也一度想放弃这个行业,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成都殡仪馆实习的时候,我却打消了自己的顾虑,并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一番成绩。”
  
1988年的成都殡仪馆还是那种很老的建筑,地点在黄瓦寺街,那是一片七弯八拐的老式胡同。陈旧的设备,老式的房子,周围又全是卖花圈的商铺,因此,殡仪馆里面也总弥漫着一股阴森的、让人不寒而栗的气息。回忆起在成都殡仪馆实习的情景,黄会兰说:“那个时候,我和好友就睡着离遗体不远的房间里,再加上夜晚的灯光非常昏暗,就像鬼火一样,我简直害怕极了,一整晚都在被窝里发抖。”但在黄会兰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遗体后,那种害怕的感觉却突然消失了。
“当时的逝者是一个自然去世的老人,他就静静地躺在我的面前,面部的表情很放松,我静静地看着他的脸,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看出他是带着一丝微笑离开了人间。”也许是因为这个第一印象的缘故,黄会兰接受了这个职业。“为死者妆容,是给死者更多的尊重。这个行业与其他服务性行业一样,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谈到现在的成都,黄会兰的眼神中好像也充满了怀念,“去年年底我回母校参加遗体整容考试,也没有时间好好在成都逛逛。”说到对成都的眷念,她露出无限深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对于成都,我始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感觉它就像自己的第二故乡一样。”
  
  3月9日一整个上午,黄会兰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化妆任务。她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每一个死者都要化妆,这主要看家属的意愿,他们觉得有需要,我们才会有任务。”随后,在我的要求下,她带我们参观了她日常工作的地方。走进遗体化妆间,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停放在屋中央的大石台,这显然是用于平放尸体用的。
大石台上还有许多大小一致的排水孔,黄会兰在一旁解释道:“这主要是用于清洗尸体,因为有一些腐烂程度严重的尸体需要适度的清洗才能进行化妆。”她打开日常化妆使用的工具箱,各色粉底、眼线笔、腮红、刮胡刀就一一呈现在我的面前,这些东西乍一看去跟普通的化妆用品并无不同,只有旁边摆放着的消毒酒精瓶有些“另类”。黄会兰说。
  
“用酒精对遗体面部进行消毒更利于遗体面容的保存,这也代表了对逝者的尊重。”当我问及黄会兰在这样环境中工作,会不会感到害怕时,她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了,对于怕不怕,我早就没有概念了。其实将心比心,你把每位逝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自然心中就不会再有害怕的感觉。很多人都以为我们这个行业是最冷酷无情的,但与他们想的完全相反,做这个行业的人,心中需要满满的爱。”
  
  很多人都以为遗体化妆师就是呆在屋子里化化妆,其实像黄会兰这样的遗体化妆师,常常需要赶到遗体的第一现场,这样才方便对遗体进行第一时间的保护。中国人特别忌讳“死无全尸”,在很多意外或者谋杀现场,遗体难免受到这样那样的破坏。黄会兰说:“我们只要赶到现场,不管遗体受到什么样的破坏,我们都会尽力把遗体搜集完整,哪怕是一堆血汤汤,肉渣渣,只要看得见,就必须弄回来。因为这是逝者留在世间最后的东西。”
  
像她们这种职业,经常半夜三更接到民警的电话,说哪儿有遗体需要处理,她们就必须马上赶过去。回忆起那时的情景,黄会兰记忆犹新:“在数不清的深夜里,在四下无人的荒郊野地中,我和另外一个女同事经常抬着过百斤的遗体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有一次,逝者被抛尸铁路轨道旁,搬运车只好停在千米之外。当时遗体很重,我几乎是边抬边哭,边哭边抬,用光了所有的力气,当时那种辛酸的无力感,我真的毕生难忘。”
  
  “工作也不是只有辛酸和劳累,像我们这种特殊的行业,自然也能获得特殊的感动。”当黄会兰为逝者化出了满意的妆容时,她就会非常有成就感。她曾经为一个几岁的小孩子化过遗容,虽然黄会兰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每当她为小孩子化妆时,心中总是多了一份爱心和责任感。“他们还这么小,还没有来得及感受人间的美好,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当时,那个小孩子是因刀伤而死的,死的时候身上还有很多的刀印子。黄会兰用自己的妙手给小孩化上了最可爱的童妆,把一张小脸化得红扑扑的。她又仔细地给小孩子穿好衣服,小孩出葬时被颜色各异的鲜花所簇拥着,看起来就是一个睡着了的小天使。“看着那张童真的面孔,我的眼泪几乎是夺眶而出。当时,在场所有的家属,还有工作人员都静静地看着那个小孩子,大家眼眶中都噙满了泪,我给他化完妆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哭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那天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可能是因为一个那样美好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吧。”
  
  “认识她有几年多了,她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走出去告诉别人,她是遗体整容师,肯定都没人相信。”她的同事说。
  
黄会兰天性乐观,但作为一个遗体整容师,平常生活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人对这种职业都存在着一个误解,只要一听说对方是遗体整容师就会避而远之。所以,当有人打听她们的职业,她总会有意无意地回答:“在民政局工作。”
  
不过,与绝大多数遗体整容师的境况不同,黄会兰坦言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第一天到殡仪馆上班,就是她现在的老公亲自送她去的,“那个时候他对我说,不要去管别人嘴里的是非,坚持自己的信念,就算全世界都误解了我,他都会一直陪在我身边。”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坚定不移的爱情才使得黄会兰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一干就是七年。
  
黄会兰很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在下班的时间里,她和普通的女性一样,一样地爱美,爱看各种时尚杂志,喜欢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喜欢去小北街、环城湖一带逛街,看漂亮的衣服,吃好吃的美食。等到周末轮休的时候,她还会和朋友一起去KTV唱歌。
  
其实在殡仪馆里,有很多都是像黄会兰一样年轻的70后,80后。下班后,她们脱掉制服,换上高跟鞋,穿上漂亮的衣服,谁也不会知道她们的职业。“其实,我们只是因为职业与别人不同罢了。细细想一下,我们和那些城市中的白领没有什么不一样,也可以拥有快乐的生活。”
  
  黄会兰出生于1982年,今年28岁,现在为国家四级遗体整容师。
  2004年2月,黄会兰从成都民政干部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眉山市殡仪馆工作,给遗体化妆、整容,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
  
  2009年年底,黄会兰参加了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众多考试科目中,黄会兰选择的是遗体整容师。年前,黄会兰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现在一边安心工作,一边等待全国统一证件的派发,她说:“等证一颁发下来,我就是全国首批持证上岗的四级遗体整容师了。这也是全国首次大规模的持证上岗考试!”
  
3月3日,记者获悉,民政部公布通过首批特种职业评级人员,四川有61人合格,包括遗体整容师、火化师等。黄会兰就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