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7, 2010

走红江湖女画家的艰难历程--拷打精神祭上命

特约钱江晚报记者27日专稿,“7年,挨过饿,吃过苦,生病靠死扛,不出门是因为躺着抗饿,瘦是因为消化系统彻底紊乱,头发长是因为没钱理发。每天拷打着自己的精神和体魄,作画,作画。我祭上了自己的命,所以神让我见到了一丝光。”这是最近在网上被热炒的漫画家夏达去年10月22日在博客上贴出的一段话,表明自己对漫画事业的热情。

  2008年获得第五届OACC金龙奖最佳故事漫画少女组金奖时没有走红,作品《子不语》在日本漫画杂志《Ultra Jump》连载一年,并于去年推出单行本时没有走红,最近却因为一组为宣传PSP拍摄的组图在网上疯传而被人们所认知,这让现居杭州的夏达感到非常别扭,“不要在我名字或职业前加上‘美少女’或者‘LOLI’这类字眼,不然我会因为被侮辱而产生敌对情绪。”

她在3月8日的博文中写道,自己只想让失控的事态冷却下来,“我只是一个漫画家,我真的所有的时间都被我的工作填满,我真的没有力气再去处理画画以外的状况……”

  夏达1981年出生于湖南怀化,高中时代便开始创作漫画作品,短篇漫画《成长》最早发表在《北京卡通》杂志上,后曾去北京发展其漫画事业。《北京卡通》停刊后,夏达沉寂了一段时间,复出后加盟国内著名漫画家姚非拉的夏之岛工作室,并来到杭州。

《子不语》在2008年获得金龙奖后,于2009年2月得到日本集英社总编辑长茂木行雄和著名漫画编辑松井荣元的大力推荐,冠以“中国最美漫画”头衔登陆日本,连载于日本漫画杂志《Ultra Jump》。这是继台湾漫画家郑问之后,第二位打入日本市场的中国漫画家。

  《子不语》取《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意,其创作灵感来自夏达小时候生活过的古镇:漫画以9岁女孩小语跟随父母搬到山中小镇麟趾镇居住为线索,通过她与山林四季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孩子的眼光发现了一个被大人们遗忘,充满了灵性的大自然。《子不语》1、2的单行本在国内出版后,已经加印数次,在豆瓣上有650多人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数高达9.4分。

  但大众认识夏达还是因为那组照片,她在其中的卡通造型和她28岁的实际年龄相差甚远。走红之后的夏达遭到了媒体的电话轰炸,夏之岛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说,她的电话这两天已经被打爆了,“晚上12点之后可能还有一点采访时间。”

其实早在2008年获得金龙奖之后,夏达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她开始成为一些媒体,尤其是动漫、游戏专业媒体的追逐焦点。因其突出的外形,常被冠以“美少女漫画家”的头衔,因此夏达在去年10月22日的那篇博文中强调,“我从来就没‘自称’过‘美女’或者‘美少女’”,而对于漫画出版期间的拍照、访谈等宣传活动,“我愿意配合不等于我喜欢”。夏达希望她的读者,“继续关注你们原来感兴趣的东西,那是我用时间,用健康,用心,用命耗出来的东西。我想它值得。”
  
夏达并不喜欢这种生活状态,她在10月7日的一篇博文中写道,“我失去了安静思考的空间,差点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去年到今年,一路受到的关注越多,被宣传的次数越多,我越迷失。我羡慕去年的自己,能心无旁骛地沉在故事中安静感受不被打断。”
  
对于夏达的走红,《子不语》在国内的连载方《漫友》杂志的副主编小狐说:“《子不语》从2007年开始连载,阅读率很快就排名前列了,这说明夏达是位很有才华的漫画家。她外形也比较突出,这对于一个漫画家来说本来是加分的事情,但有些媒体的报道不太合适,况且漫画家还是希望读者关注漫画本身。”

  而夏之岛工作室的老板姚非拉则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现了乐观的态度,“我认识的夏达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奋斗在原稿纸上,几乎每个月的截稿日都会让她脱几层皮。这样努力画出的作品,有更多人可以看到,当然是件好事。”

Friday, March 26, 2010

川商打造昆明“小人国”折射中国袖珍人处境

特约春城晚报记者26日专稿,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附近有个“小人国”主题公园,“袖珍人”在这里身穿童话服装为游客表演,吸引了大量前来猎奇的游人,但也招致不少谴责及争议。
对于许多小矮人雇员来说,在这里工作不但是个罕见的就业机会,还能每天穿着芭蕾服跳天鹅湖,这在以前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主题公园从全国各地招聘了108名袖珍人,他们每天在公园假山上为游客表演歌舞两次。这里还有守护天使、国王、军队、卫生部,甚至自己的外交部,所有表演者都必须假装是住在山顶小屋里的村民。

“小人国”门票为80元,这在中国来说并不便宜,游客可以观看滑稽短剧、歌舞及杂技等节目。一些观看者可能认为,这更像是中世纪畸形秀的缩小版再现,而这在当今全球许多地区都被认为是不当之举。

表演的主要看点是闹剧版天鹅湖,男女袖珍人们身着粉色的芭蕾舞裙扮演小天鹅。

21岁的陈阮在公园去年7月开业时离开家乡湖南来此工作。他表示:“首次演出时,我觉得有些难堪。我以前从未穿过这样的裙子。但後来习惯了,感觉就自然了。”

四川商人陈明镜凭一己之力创办了这座公园。他先前通过制造电子产品和投资地产致富,但他表示,自己一直希望能回馈社会。

陈明镜已对“小人国”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目前打算再投入7亿元扩建这个公园。尽管这座主题公园尚未做到盈利,但陈明镜希望,他雇佣的表演者数目在未来几年内能增至1,000人左右。他表示,有朝一日,小人国的“海军”将有自己的水库,“步兵”将有一条铁路,“空军”将拥有自己的缆车,“外交部”员工则将担任导游。

他向记者表示:“我感到很满意。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些人的理解,尤其是欧洲人及美国人,因为有人不明白,还以为我们是在利用袖珍人。”

“但我们实际上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活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够自由地工作及生存。”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此看好。残疾人权益组织和一些越来越敢说话的网民认为,这样的公园只会助长人们对袖珍人的歧视。
倡导中国残疾人平等权利的非政府组织、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的负责人解岩表示:“我们需要去告诉他如何尊重残疾人权益,如何帮助残疾人自我发展,而不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来获得商业成功。”
不过在小人国公园工作的李彩霞称,她高中毕业後,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而在主题公园上班月薪可达2,000元的前景让她十分动心,这可能是她在任何其它地方工作薪酬的两倍。
她说:“雇人单位一般见到我们,就知道我们绝不是他们想招的人。支付相同的薪水,他们都希望找到更正常的人。但在这里,员工不会像在其它地方一样受到歧视。”
“小人国”唯一的招聘要求是应聘者身高低于1.3米,且生活能够自理。目前公园员工的年龄在18-48岁之间。
一些园内“居民”表示,大家一起住在看起来像洞穴的宿舍里,与相同经历的人共同生活,而园内的生活设施都考虑到了他们的特殊需要,这都让大家感觉不错。他们中的许多人曾严重依赖父母或慈善机构,但现在变得更加自立。

近日带领学生观看袖珍人表演的昆明小学教师邓丽说,演出对演员和观众双方都是正面经历。
“你能看到孩子们可以接受这些人。我认为,这对孩子们长大後与这类人接触十分有益,”邓丽说。

Thursday, March 25, 2010

一个优秀的央视节目主持人 却是一位笨商人

特约央视记者25日专稿,我们央视同仁方宏进曾夸海口“有20亿就能整合电视业”,下海后卷入“诈骗门”,被评价为不懂江湖险恶的“笨商人”。虽然到现在为止,“诈骗门”风波还没有平息,但是这个事件却向公众展示了“名嘴”方宏进的另一重身份——商人。

  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与方宏进交往甚密者,试图还原方宏进的商人面孔。

 在方宏进的履历中,看不到多少与经商沾边的背景。他的大学本科是在中山大学物理系修读,研究生是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就读;此后的工作更多与教育沾边,包括天津第二教育局、深圳大学管理系;后来就进入电视行业,先后在北京电视台、央视、东方卫视工作,直至2006年年底离职。
  与电视上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宏进一直非常热衷于经济。他的公开履历中显示,他的著作包括《广告管理学》《酒店经营管理》等,均与经济相关。在央视时的同事白岩松曾回忆称“有一次聚会,我向老方请教,老方一二三四,把亚洲金融危机讲得生动有趣”。

  在深圳大学教书期间,这位方老师可谓紧跟时代潮流。教广告学,他的考试方式是:买来一个给皮鞋打蜡的新鲜玩意儿,让学生翻译其中文商标,写一段广告词,再写一个推广方案;以香港股市为参照,给每位学生发100万筹码模拟炒股。
  除了教学生,他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实践者。根据他自己的介绍,他曾开过饭店、连锁店,炒过股票,曾经也是深圳大学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最后都赔掉了。他当过深圳的第一批股民,在还没有股票交易所的时候,拿着一包包的钱在大街上和人家交易过。

  在关于经商的观念上,他同样坦白直接。他曾经表示,到深圳大学管理系读书,就是为了学怎么赚钱。他还曾对校友说:“不要和北大、清华比学术,要和他们比这20年来谁培养的亿万富翁多,要对那些轻视自己的其他高校的学生说‘我师兄比你有钱多了’。”

  方宏进20年的老友、《北京高尔夫》杂志主编魏伟向记者介绍,在央视期间,方宏进用妻子于红伟的身份注册了一个广告公司,由妻子经营。“老婆开公司,你有什么资源介绍点,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你说对不对?”魏伟反问记者道。魏伟还介绍说,他的公司不大,也就一些小的广告。
  在方宏进2003年跳槽到东方卫视后,方宏进便开始了电视产业化的尝试。与他曾经同一间办公室的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骆新向记者回忆,如今广泛流行的“制播分离”模式在当时还算新鲜,方宏进就开始尝试用这种模式参与《看东方》栏目的经营,他是投资人,制作、主持一肩挑。

对于电视产业,方宏进的胃口不仅仅是一个栏目。他在深圳大学面对校友曾夸下海口:“如果有20亿元资金,我可以整合中国电视业。”他称,自己已把传媒业的地道口都探清了,这是一个暴利行业,但他懊恼的是“我现在没钱”。在支撑了一两年之后,东方卫视将节目收回,方宏进的电视产业化尝试也宣告结束。

  骆新还介绍说,除了电视栏目广告之外,在办公室经常会有人来和方宏进谈投资电视剧方面的事情,但记忆中少有成功收尾的。

  在离开东方卫视之后,方宏进完全“下海”,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他又回到北京,2006年注册成立了北京澳卫时代传媒公司,法人是他的妻子于红伟,另一个股东是公司副总温东明。
  澳卫公司操作的项目就是令方宏进卷入“诈骗门”的情景剧《候机大厅》。这部情景剧的投资不过400万元左右,但对方宏进而言,更为看重的不是这个剧能卖多少钱,而是植入式广告这种模式,他的兴趣更多在资本运作。

  一名与方宏进熟识的记者说,方宏进的想法是,如果这种植入式广告操作成功,就可无限复制,最后打包在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上市募集资金,并希望最终能升到纳斯达克板块。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因为片审没能通过,不但植入式广告“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自己还卷入“诈骗门”。

  安信地板董事长卢伟光认为,方宏进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却是一个“笨商人”。卢伟光说,在拍摄流产后,他完全可以采取破产的形式,让所有事务进入法律流程,要简单得多。但可能方宏进不好意思采取这种从商业上来讲并不坏,但影响声誉的处理方式。
  “卢伟光说方宏进是个笨商人,说得太对了,”在魏伟看来,方宏进不过一介文人,“经不了商,因为他太厚道实在,不知江湖险恶。”

  骆新也认为,名主持人下海经商,得面临一个从甲方到乙方的心态转变,做甲方感觉良好,但转成乙方之后,要向别人要钱,为别人提供服务,如果还是抱着主持人的态度去找,肯定很难成功。
  魏伟也说,希望方宏进能吸取这次风波的教训,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商人。

  在前期接受采访中,方宏进表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记者获悉,在植入式广告模式未获成功之后,方宏进与几个好友正在操作一些项目,其中不乏达一二十亿元的巨资项目,方宏进仍然“野心不已”。

Sunday, March 21, 2010

张业遂仕途的关键一搏--新任大使的美国路


特约光明日报记者21日专稿,3月9日,当中国前驻朝鲜大使刘晓明、前副外长何亚非各自获得正式任命后,接替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的人选终于尘埃落定。此时,距张业遂正式履新还有五天。

  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和新驻华大使的任命,谁在第一线代表中国,应对处理中美这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为国内外交圈内中热议。之前,无论是对美外交经验相当丰富的刘晓明,还是先后供职于非洲司、国际司、驻联合国代表团、军控司、美大司的何亚非,都是驻美大使的热门猜测。而最终脱颖者,则是此前亦有传闻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
 
 出生于1953年的张业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进入外交系统,先后在中国驻英使馆、外交部国际司、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机构工作;1992年起,历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礼宾司司长、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2008年10月起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外交部领导岗位期间,张业遂曾负责政策研究、涉港澳台事务、礼宾、军控和裁军等事务。
 
 这样一份典型的职业外交官履历,摆在任何一个外任大使岗位上都不为过。而相较于之前他担任过的其他职务,驻美国大使大概是最可能出彩也最具挑战性的岗位。
 
 出彩便自履新始。出身于湖北农村贫寒之家,作风低调,完全凭借自身努力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国内媒体对张业遂成长经历着墨最多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张业遂的夫人陈乃清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曾任中国驻挪威大使,2007年还出任负责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如履薄冰,如鱼得水
  
作为中美建交30年来的第九任大使,在张业遂的前面,除了后被擢升为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和杨洁篪,还有柴泽民、章文晋、韩旭这些老一辈外交家。
  
强烈的公众聚光灯下,历任驻美大使,都难逃超出一般驻外使节的曝光率。这也往往使“外交无小事”原则,在驻美大使职位上被空前放大。中美的相互依赖性如此之强,使任何或许仅仅不够恰如其分的言行,都可能对两国关系乃至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刚刚卸任的周文重大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对美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拜访,特别是在任内走访了美国50个州中的大部分。即便如此,在记者参加的一次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布会上,周大使依然谨言慎行,凡事皆有数据支持。对于有着大量处理国际问题经验的张业遂,其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将为其加分不少。
  
效率是张业遂的又一张“名片”。对于他在常驻联合国代表任期最后阶段的表现,国内媒体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今年1月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张业遂主持了21场正式、非正式会议和磋商,通过了四项决议和一份主席声明。特别是成功主持了‘联合国与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合作’专题辩论会;迅速协调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推动联合国在海地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赢得各方好评。”
  
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除了高效率的工作,张业遂将承担更多阐明立场、释疑解惑的责任。《华尔街日报》转述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奥林斯(Steve Orlins)的话说:“我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张业遂对中国立场的解释非常充分。”
  
在3月全国人代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表示,现在舆论上已经出现了“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等观点。无疑,这些声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如何面对和作出回应,说明中国的崛起不同于以往大国崛起的路线,是摆在张业遂大使任内最主要的挑战之一。
  
知易而行难。美国新政府当政之初,就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对华友好态度,但即使有如此背景,两国关系也依然未摆脱高起步后的“下滑”。其中不仅事涉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还有着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的认识差异。
  
国内一名资深中美关系学者曾认为,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美国现在奉行的是“全球治理”,而中国依然固守国家主权至上的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在中国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核心利益基础上,实现在全球性议题上的合作,这其中包括对一些传统国家利益的让渡。
 
 如果说中美合作在早先时,尚不足以对一些超越双边关系的问题产生决定性影响,时至今日,在事关全球经济增长、能源和气候变化、贸易等问题上,中美合作已是全球取得共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作为第一线的中国利益代表,张业遂需要走出一条平衡之路;一方面维持中国核心利益不动摇,另一方面则需要转寰,不要让中国成为一切问题的“替罪羊”,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确实,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它的体量决定了中国主观上的一些“无意之举”,也可能在实际中引发震荡和反应,而中美关系恰恰处在这些震荡和反应的最前沿。
履新面对新挑战
  
除去整个驻美大使任期都要应对的挑战,在履新的第一年,张业遂需要直接面对中美关系中的几件大事。
  
其首要者,就是如何使目前出现反复的中美关系重新步入良性互动轨道。随着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和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到访,在美国方面,正试图通过派出高官和对华友好人士的方式,力促中美关系转暖。这其中,当然是为了给中美联合声明中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今年访美做铺垫。因此,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时机实现胡锦涛年内对美国的访问,张业遂的角色不遑多让。
   第二,是年中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的选择,双方官员的具体出席名单,都是需要张业遂居中斡旋的。
   第三,则是一系列峰会外交,包括今年分别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的两次G20峰会,以及拟定4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核安全峰会”。这些场合都很可能涉及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动。其中的核安全峰会,将成为国际社会讨论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场合。张业遂在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多次代表中国阐明在伊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寻求僵局的外交解决,而非讨论进一步的制裁。但在伊朗错过美国等国设定的接受和谈的最后期限后,中国如何应对西方要求加大对伊朗制裁的呼声,将检验在外交一线的张业遂的智慧。
   第四,则是继续此前几任大使开始的“国会外交”和“民间外交”。中国很早就意识到,国会是美国政治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力量。曾有美国学者这样评价,中美关系实际上是三方博弈——中国政府、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因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除了跟奥巴马政府打交道,还要花相当的精力加大对美国国会运作模式的了解,以及与议员个人的往来。
 
 至于民间外交,更是在政府层面外交的有益补充。张业遂曾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待过六年;还曾于1988年至1992年期间,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一分子;其后是从2008年10月开始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这么算来,张业遂的职业外交生涯中,有近12年即三分之一时间在国外驻过。可以想见,他同驻在国当地的民众打交道不会陌生。

  不可否认,出任驻美大使,对任何一位外交官而言,不仅意味着极大的信任,同时也是莫大的荣誉,其职业履历也会镶上一道金边。
  
以五年为期,张业遂任满时是62岁。而曾任驻美大使并于日后出任外长的李肇星,担任外长时的年龄是63岁。换言之,从年龄角度,张业遂依然有前鉴可循。
更关键的是,正如其前任一样,驻美大使的岁月注定伴随着起伏和动荡。以1993年4月至1998年1月在任的李道豫大使为例,他曾为最惠国待遇问题、“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事件等与美方交涉,并促成中美领导人互访,被誉为“危机时不辱使命”。
  
现任外长杨洁篪2001年2月至2005年3月任驻美大使期间,妥善处理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2002年追回西汉陶俑文物等事件,被誉为“大儒之帅”。刚卸任的周文重,就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新疆“7·5”事件在美国发表大量演讲,向美国民众澄清真相,被誉为“中国外交的‘男高音’”。
  
可以预期,待张业遂任满回国之际,也必然会留下属于他的遗产。他担任大使的时期,正是全球实力发生转移的时代。美国力量的相对削弱,使得美国必须就“弱单极”的现实作出战略上的调整;而在中国一方,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无法忽视的“大国”。
 
 从有利处说,国力的提高,为张业遂与美国同行打交道时赢得更多的底气。但凡事皆有两面。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罗夫斯特将军在2008年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中美关系30年”的研讨会上表示,中美建交伊始,两国间讨论都是国际性话题,因为“根本没有双边关系可讨论”。
  
同样,当下的中国,由于国力的增强,除了传统的双边关系,两国间的对话将注意力更多地导向了全球性议题。因此,如果处理不慎,影响恐为全局性的。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家,对张业遂而言,最大的成就也许不在于个人仕途的晋升,而在于所供职的岗位都能恪尽职守,维护中国的利益与形象。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就任伊始,曾表示希望两国关系能进入更高的纬度,从而减少摩擦。张业遂此次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时也表示,他将在担任大使期间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不懈努力。